一群“鸵老师”,驮起一个村庄
小山村的“反差萌”
“你们养鸵鸟,是为了卖鸵鸟肉还是鸵鸟蛋?”
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杨雨笑了,“这鸵鸟可不是用来吃的!”说着还非要带记者去他们村的产业展馆看看。
离鸵鸟园不远的地方,一排彩绘墙面的房屋格外显眼,这里就是乡村产业展馆。展馆内外,鸵鸟蛋公仔、鸵鸟漫画……满满的“鸵鸟元素”。村子里的人,管鸵鸟不叫鸵鸟,叫“鸵老师”。
其实“鸵老师”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五眼井村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两年多。
2021年,双泉镇积极回引外出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在外能人返乡,杨雨作为其中一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五眼井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你听我们这个村的名字就能猜出来,我们这泉水多,泉水灌溉出的农产品也特别好。”五眼井村,因有一口五个井眼组成的水井而得名。
杨雨拿出一张他们手绘的卡通地图,地图上除了标注着整个双泉镇的文旅景区,还介绍了30余种本地特色农产品。说起这里的特产,村里随便一位老乡都会扳起手指头跟你介绍:豆香浓郁的双泉豆腐皮、汤浓油厚的青石山小米,还有安神助眠的酸枣汁……
地道乡村好物,却藏在深山人未识。杨雨不甘心,他开始想办法破局。
和鸵鸟“打成一片”
“有一回去滕州学习考察,看见一个农家乐老板养了几只鸵鸟,觉得很新奇。一问才知道,人家这鸵鸟不是养来吃的,是为了吸引顾客。”当时杨雨心里就有了盘算。他回到村里,与“两委”成员一商量,决定发展这一特色养殖,把村里的现有资源化零为整。
他们凑钱买了第一批鸵鸟,成立了村办企业,全体村民当股民。在统一的运作下,村里的土地统一管理种植,确保农产品质量均一;闲置土地和宅基地经过统一打造,成了创意十足的研学基地;农民种出的农产品,交由集体统一销售。
那鸵鸟呢?紧接着杨雨又联系设计团队,经过设计师的奇思妙想,鸵鸟被打造成五眼井村的“IP”。小山村开始借助“鸵老师”,吸引人气、打开销路、增加收入。
在村产业展馆内,记者看到了“鸵老师”的系列“周边”。鸵鸟手绘明信片、鸵鸟毛绒摆件、鸵鸟毛做成的“鸵毛掸子”,还有鸵鸟蛋雕刻成的艺术品。一侧的展架上,还展示着前不久一批研学儿童亲手制作的蛋壳绘画作品。
与此同时,杨雨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在鸵鸟园里拍起了段子。他们戴上红色头盔,被鸵鸟追得满园子跑,一不小心就被鸵鸟叨上一口……各种让人忍俊不禁的视频画面吸引了众多网友点赞评论。很多人还会好奇地询问:“你们这鸵鸟能骑吗?”“怎么不能骑?来我们村骑就行!”
线下,“骑鸵鸟”项目成功吸引了城里不少亲子家庭来乡村观光旅游;线上,人与鸵鸟互动吸引了很多网友在直播间购买双泉镇特色农产品;没想到,一群鸵鸟,真的将资源化零为整了。
“归雁”焕新乡村
采访当天下午,“五眼看乡村”直播间如期开播。杨雨坐在直播镜头前,手持一枚鸵鸟蛋雕,用熟练的话术向直播间的网友介绍着他们“双十一”期间的活动。“现在上架的是今年新收获的小米,这次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鸵鸟主题的福袋,直播间会不定期发放……”这位30多岁的乡村带头人似乎不知疲倦,在这个小山村里,他不断变换着身份和角色。
“鸵老师”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显而易见:2023年,五眼井村集体收入达到了51.6万元,相较于之前增长了近40万元。今年截至10月份,村集体收入已经达到了57万元。
双泉镇党委政府近年来回引在外能人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给予他们广阔的平台和充分的信任;在总体布局下,将全镇30余种特色农产品串联起来,以现代化管理和销售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本文有删节)
编辑: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