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河北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本刊 李小亚 

      我国养驴历史悠久,但作为一个产业来推动,也就是几年的事。近年来我国驴产业在转型中发展,新型产业链条正在形成,阿胶、驴肉、驴奶等产品被消费者不断认可,需求也逐年扩大。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驴产业的发展,省农业农村厅专门组建了特色养殖创新团队,推动我省驴产业快速发展。

  一、河北驴产业现状

  河北驴肉饮食文化底蕴丰厚,保定和河间驴肉火烧享誉全国,是驴肉消费大省。河北省驴产业已经从养殖、交易市场、屠宰、餐饮、食品深加工等各环节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1、品种资源优势

  我国有24个驴品种,其中产自河北的有阳原驴、太行驴、渤海驴三种。

  阳原驴,又名桑洋驴,是一种中体型的多功能地方品种,源自河北省西北部,主要集中于桑干河与洋河流域的阳原县,并辐射至周边的蔚县、宣化、涿鹿、怀安等地。阳原驴品种优良,具有易饲养、疾病少、肉质好、产胶率高等特点,2020年5月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

  太行驴,属于小体型驴,毛色以灰色居多,粉黑色、乌头黑色次之。主产于河北省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及毗邻地区,以华北平原西部的易县、阜平、邢台、武安、涉县等县分布最为集中。太行驴体型小、食量少、耐粗饲、抗病力强、温驯,易管理,适于驮挽,非常适应山区的地理环境、贫瘠的饲料条件和粗放的管理方式。

  德州驴,又称渤海驴,属大体型驴,原产于山东北部、河北东部沿渤海各县,在河北,以沧州盐山县、海兴县等为中心产区。海兴县绿洲生态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养殖渤海驴,是河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畜禽保种场,现存栏渤海驴186头、家系数10个。

  2、地域性品牌驴助发展

  在驴的养殖方面,河北有著名的故城“酸枣驴”和东光“金丝驴”。这两种驴均是以当地特色酸枣和金丝枣为驴饲料,增加育肥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酸枣驴”,是衡水故城茂丰农业有限公司以酸枣粉为主要精料的饲料配方,充分利用酸枣粉高能量,微量元素丰富的特性,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驴的消化吸收率,促进驴的生长发育,增加驴的膘情体重,降低疾病发生概率。酸枣粉在突出肉驴特色的同时,较同行业可降低精料饲喂成本,育肥驴在养殖8个月后可出栏,出栏体重可达600斤。

  “金丝驴”,以驴吃沧州金丝小枣而得名。饲养过程中通过添加红枣及甘草等中药,并改良肉驴饲养方法,提高驴肉品质。而且此驴皮品质好,出胶率高,驴肉还有一股淡淡的甜味。东光金丝驴吸引了东阿集团等知名企业前来合作。

  3、牲畜交易市场,助推活驴出栏

  河北省石家庄东部的南营牲畜交易市场、丽阳牲畜交易市场、南孟牲畜交易市场等几个大型牲畜交易市场,均主要以活驴交易为主。牲畜交易市场不仅带动周边农户养驴,解决了养殖户的牲畜销售问题,还盘活了周边畜牧业资源,使交易价格公平、公正。

  其中南营牲畜交易市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活驴交易集散地,交易辐射新疆、内蒙、宁夏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日平均交易量300头左右,每年驴马骡成交量超过10万头,年交易额达15亿元。

  4、悠久的驴肉饮食文化

  都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河北人最能谈的“吃的文化”,一定是驴肉。河北省是驴肉消费大省,以保定和河间驴肉火烧、元氏因村驴肉、赵县咸驴肉、大城驴肉、永年驴肉等地方名吃为主。依托当地的驴肉餐饮带动了河北驴产业的养殖、育肥、屠宰、熟食加工、电商等一系列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使畜牧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二、河北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活驴存栏数量逐年减少

  从全国看驴存栏数逐年下降。从20世纪90年代1100多万头减少到2015年不足400万头,年均下降30万头,目前还在下降,截止2022年底,全国存栏量约为173万头。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发现24个品种的纯种群体数量为23万头,其中能繁母驴15万头,种公驴1.7万头。

  河北大多以架子驴育肥为主,大多都是从内蒙、新疆等地购买架子驴。主要以育肥出售活驴和育肥屠宰出售驴肉产品两种模式为主。河北种驴繁育养殖的比较少,且驴养殖繁育驴周期较长导致现有存栏较少。

  2、规模化养殖技术不成熟

  目前驴饲养大多以散户养殖为主,目前未形成规模化饲养方式,存在生产方式落后、驴生产性能低下等现实问题。

  3、驴肉品牌缺乏标准化推广

  目前河北驴肉产品大部分都是地方品牌,驴肉火烧全国各地都有,但不像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好推广。存在“有名气、缺品牌”、“有产业、缺龙头”、“有数量、缺集群”等问题。主要是没有标准化,每个人做出来的驴肉的饭菜、火烧,味道各式各样。怎么达到标准化、产业化,把驴肉餐饮推广到全国,把产业做的更好,把产业链打造的更完善,需要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及养殖户共同努力。

  4、产业链各环节衔接不紧

  全国驴产业消费区与养殖区分离,养殖主要在内蒙、辽宁、新疆,而消费多在河北、山东,行业内全产业链企业也很少。

  三、河北驴产业发展建议

  1、从源头做好产业化基础发展

  目前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种源,一是保种,二是育种,三是繁育。笔者建议可以在全省选目前驴产业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县,重点扶持三五家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投放+合作组织服务+农户参与发展+基地规模养殖”的方式,辐射数个存栏百头到三百头以下的养殖场,可以保证市场的稳定。做好从保种、种源到繁育的三个小环节,这是整个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探索驴饲养本地化发展

  养殖场要不断地去尝试摸索实践,发现适合本地的饲养模式,尤其是使用本地的地源性粗饲料,有效控制饲料成本,增加育肥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要跟生产一线紧密结合,把取得一定的试验成果或者在生产上取得一定成功的经验集成起来,再进一步的推广下去,这是对驴产业的基础技术支撑。

  3、驴肉产品标准品牌化发展

  一个地域性品牌发展需要政府引导、龙头带动、连锁辐射、品牌建设。地方政府在驴产业化发展中应该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标准规范、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强化品牌连锁建设,把地方特色驴肉餐饮推广到全国,把产业做得更好,把产业链打造的更完善。

  4、驴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做大做强产业还必须靠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产生的附加值占整个经济总量的份额很小,而第一产业衍生出的绝大部分附加值发生在第二、三产业。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做强第一产业的同时,做优、做活二三产业,将传统农牧业变为全产业链产业。发展驴产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要重视延伸产业链,不仅要在养殖繁育上下功夫,还要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深研驴产品加工,完善驴产品流通环节上做文章。同时深挖驴文化,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

编辑:岳含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