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养驴业发展概况

  山西养驴业发展概况

  中国是养驴大国,养驴业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产业。自2016年起,我国先后出台了《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及《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把驴定为中国特色家畜种质资源;2017年国家将驴纳入标准化规模养殖序列;2018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全国驴品种遗传改良计划。目前,阿胶、驴肉、驴奶等驴产品以其特有的保健功能和产品优势,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市场需求逐年提升,驴产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密切关注和积极推进的精准扶贫特色产业。

  PART 01.产业概述

  1、国内外概况

  驴为食草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和驴同属不同种,有共同的起源及亲缘关系。驴起源于非洲,非洲野驴为现代家驴的祖先。驴被驯化发生在5000年前。驴在全球均有分布,全世界约有驴4000万头,其中亚洲驴所占比例最大,约为全球驴总数的47%。

  中国是世界上养驴历史悠久、驴种资源和驴饲养量最多的国家。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再加上各地的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若干体尺外貌和生产性能不同的品种。

  中国驴的品种约在30种以上,其中优良品种如关中驴、德州驴、佳米驴、泌阳驴、广灵驴、河西驴等久负盛名。驴按体格大小可分大、中、小三型。

  中国驴饲养量位居世界第一,约占全世界驴总数的15%,1990年曾达到1119.8万头的最高存栏量,随后逐年减少,尤其近15年来驴存栏量以年均35万头的速度下降,2017年全国驴存栏量为447.5万头。全国驴存栏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分别是辽宁、甘肃、内蒙古、新疆、河北、云南、吉林、河南、山西和陕西。其中,辽宁、甘肃、内蒙古、新疆和河北的毛驴存栏量接近全国的80%。

  2、驴业发展走向

  毛驴在中国农业生产中曾占据过重要的地位,驴所具有的许多优良生物学特性为我国历代养驴业及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驴对草料的较高利用率、抗病力强、适于农耕、运输及驴肉味美、皮可入药的优良特性和用途,为广大农民所喜爱,被广为繁育和利用。历史上,中国的许多优质驴种曾先后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诸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农业和交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驴传统的役用功能逐渐被替代,加之对毛驴肉、皮、奶等开发利用不足以及毛驴繁殖效率低、繁育速度慢等原因,导致驴的饲养量急剧下降。连续20多年来,毛驴存栏以每年2.7%的速度下降,从1990年的1119.8万头下滑到2017年的447.5万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提高以及科技进步,驴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毛驴的功能与作用逐步转变,由役用依次向肉用、药用、乳用、保健及生物制品开发等多用途转变。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驴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农业部在山西、山东、新疆等地分别建设了驴品种保护区和广灵驴、沁阳驴、关中驴、德州驴等6个保种场,并将驴养殖业列为《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山东、山西、甘肃、辽宁、新疆、陕西等核心区域也先后出台推动驴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开展养驴产业重点布局;以东阿阿胶等为代表的国内涉驴企业主动出击,在行业组织、龙头带动、技术创新、养殖模式等方面开展了大胆探索与实践,并卓有成效;全国45个贫困县开展养驴产业联动扶贫,使得10万贫困户受益。多地政府结合精准扶贫出台政策扶持养驴,农业部2018年启动了全国驴资源遗传改良计划,驴产业正在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民生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值得广大养殖户注意的是:进军驴业还需理性、投资还需谨慎。肉驴养殖最佳发展区域为饲草资源丰富、场圈建设成本低、且有养殖传统的农牧交错带,养殖效益点上游可选在繁育体系建设上;下游重点应加强规模化饲养和驴产品多元化开发,向“规模”和“下游”要效益。

  3、山西的地位

  养驴业是山西传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梁、太行山区干燥凉爽,农副产品丰富,十分适合毛驴的习性和生长。发展驴产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

  山西优质驴种资源、养殖技术及数量在国内都名列前茅。在养殖高峰期,仅长治市的年存栏量就曾高达12万头。早在1958年,山西省政府就将广灵县确定为广灵驴保种繁殖基地县,1960年组建起广灵优种驴场,1980年成功培育出被称为“全国驴王”的一头种驴。1982年,广灵驴被列入《中国马驴品种志》;2006年农业部第662号公告确定广灵驴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08年农业部第1058号公告确定山西省广灵县境内8个乡镇为第一批国家级广灵驴保护区,广灵驴优种驴场被列为国家级遗传资源保种场。2016年,农业部《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将山西省列为驴产业特色优势发展区域。2017年,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意见》,将广灵驴列入畜牧特色产业重点布局品种之一。

  来自省畜禽繁育工作站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省毛驴的存栏量在15万头左右,年出栏量在8万头左右。2017年底,全省驴存栏23.12万头;2018年上半年,全省存栏50头以上规模养驴场157个,规模养驴比例达12.4%。

  PART 02.生产现状

  1、山西驴资源特色

  山西省以其独特的自然经济和历史条件造就了一批珍贵的地方驴品种资源,广灵驴、晋南驴、临县驴就是其代表。尤其是广灵驴、晋南驴两个驴种闻名全国,占据了中国四个大型驴种(广灵驴、德州驴、关中驴、晋南驴)的半壁江山,属国宝级资源。多年来一直是全国各地用来改良中小型驴的优良种驴。

  广灵驴是我国惟一一个体大粗壮、且适于抗寒的优良驴种,主产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广灵、灵邱两县,分布于广灵、灵邱及其周围各县的边缘地带。该地区历来重视畜牧业发展,农民养驴农耕,是我国塞外商品驴的繁殖基地。当地盛产谷子、豆类,又种植紫花苜蓿,农民以谷草、黑豆和苜蓿草精心喂养,注意选种选配,结合役使和放牧,形成广灵驴体型高大、体躯结实的品种特征。

  晋南驴主产于山西省的运城、临汾等地,当地农民以驴作为主要役畜,富有饲养经验。喂养精心,又重视选种选配和幼驹培育,做到夏加苜蓿冬加麦麸,并将鲜苜蓿与麦秸碾青混合调制,促进了该品种的形成,形成了闻名全国的晋南驴。

  临县驴产于吕梁山区西部,中心产区是临县西部沿黄河一带。体型中等,健壮,结实,耐劳,适于丘陵山区的多种作业,尤善于坡地单驴耕作和崎岖山路上的挽驮,是丘陵山区的优良驴种。

  2、 产业分布

  根据山西省农业厅编制的《山西省驴产业化建设工程规划》(2017~2025)方案,我省驴产业将以构建现代驴产业体系为总纲,以全力实施母驴工程为切入点,开展肉驴良繁体系建设、养驴大县培育、产业化经营、优质饲草料基地建立等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在我省最适宜驴养殖的吕梁、长治、大同、忻州4个市的20个贫困县养殖肉驴10万头,推进区域内养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散养户在肉驴引进、养殖补助、培训指导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把发展商品驴养殖作为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加快脱贫步伐、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抓手,将肉驴打造成继猪、鸡、牛、羊之后,我省的第五大养殖产业。

  3、基地建设

  随着市场对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养驴业已经成为山西省特色扶贫产业八大农业项目之一。广灵、繁峙、榆社等驴传统养殖县成为山西驴业基地建设的排头兵。

  广灵县1958年就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广灵优种驴保种繁殖基地县,1960年建成广灵优种驴场,并列入了全省种畜禽的行列。1982年广灵驴编入全国《马驴品种志》,被称为全国四大名驴之一。广灵优种驴场属全民事业单位,全场现有干部职工11人,中级以上技术人员3人。驴场占地16余亩,种植牧草饲料地100余亩,有场房圈舍3700平方米, 驴场不仅配有粉碎机、草粉机、颗粒机、揉草机等饲草料加工设备,而且还有采精室、化验室、配种室及冷冻精液操作室等,既满足了广灵驴的正常饲养、繁殖、选种需要,也可为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推广任务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

广灵驴场

  繁峙县是国务院扶贫办命名的全国金驴产业扶贫十大示范县。近年来,繁峙依托全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重点区域和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发展优势,立足境内草地、秸秆资源丰富,气候温润凉爽,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强化政策保障,整合扶贫资金,建立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利益联结固收的良性发展机制,毛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贫困户增收、贫困县摘帽的脱贫主导产业之一。2017年全县肉驴养殖饲养量突破万头,达到10200头。培育了年饲养肉驴3000头的田源毛驴养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龙头养殖企业,形成了柏家庄乡万民庄村“一村一品一主体”的肉驴养殖专业村,肉驴养殖涉及全县2000余户贫困农户。

繁峙县光裕堡乡农民放养的肉驴

  榆社县历史上一直就有养驴的传统,榆社阿胶闻名省内外。阿胶的主要原料就是驴皮,阿胶产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驴产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晋中市委市政府对榆社县的养殖产业和阿胶产业非常重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2017年榆社县将驴产业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县政府每年出重资给予新建驴舍和产驹补贴,目标是振兴榆社阿胶、带动脱贫攻坚,加快全县养驴业的蓬勃发展。仅2017年就招商和鼓励外地、本地能人养驴10多家,规模5000余头。

  4、主要品种

  广灵驴,产于山西东北部,以广灵、灵邱两县为中心产区。体格高大,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型正方。鬐甲微隆、背腰平直、胸部开阔、四肢粗壮。毛色以黑画眉为主,即全身被毛黑色,唯眼圈、嘴头、腹部、裆口和两耳内侧的毛为粉白色,群众叫“五白一黑”。还有全身黑白毛混生,并有五白特征的,群众叫做“青化眉”,这两种毛色均属上等。广灵驴一般在生后的15个月左右达性成熟,母驴在2.5岁、公驴在3岁以后开始配种。发情周期平均在21天左右,发情持续期5~8天,发情季节多在2~9月,其中3~5月为发情旺季,也是最适宜的配种时期。母驴一般繁殖年限为15年左右,一生可产驹10头以上。公驴可使用13~15年,且具有良好的种用价值,曾推广到全国13个省(区)。

广灵驴母驴

广灵驴公驴

  晋南驴,产于山西南部,以夏县、闻喜两县为中心产区。包括平陆、芮城、永济、临猗等县市及临汾南部各县市。体格高大,头颈高昂,耳大而长,鬐甲稍低,背部平直,四肢端正。毛色以黑色并带有“三白”(两眼圈白、嘴头白、肚皮白)为特征。晋南驴8~12个月有发情表现,初配年龄为2.5~3岁,发情周期平均为22天,发情持续期为4~8天,妊娠期为12个月,母驴以3~10岁生育能力最强。晋南驴产肉性能较好,幼驹生长发育较快,1岁以内发育更快,1岁时体高可达成年体高的90%左右。

晋南驴

  临县驴,产于吕梁山区西部,中心产区是临县西部沿黄河一带。是丘陵山区的优良驴种。体格健壮,体型中等,眼大有神,头颈高昂,鬐甲微突,背部平直。毛色以黑色并带有“三白”(两眼圈白、嘴头白、肚皮白)为特征。

  PART 03.产业基础

  山西省肉驴养殖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16年全省出栏驴 8万头左右,肉驴存栏量在15万头左右。养驴业在山西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驴业发展区域逐步扩大,形成了从东至西,从南至北全省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据统计,目前大同饲养驴的总数占全省的12%。除大同、吕梁、忻州、长治四个重点市外,其它市的肉驴养殖发展也较强劲。如晋中市规模化驴养殖企业有24家,其中存栏100头以上养殖企业14家。二是饲养类型呈现多种形式,主要有小农户养殖、基础母驴养殖大户、专业育肥场(户)、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化饲养场等饲养类型。

  PART 04.存在问题

  目前山西省驴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畜种相比,饲养方式落后,产业链结合不紧密,市场开发力度不足,导致其存在以下多种问题。

  1、引种繁育

  在肉驴引种繁育方面存在盲目引种、运输应激、引发疫病现象。引进的驴驹大部分来自于内蒙、辽宁、山东等地,驴种质量参差不齐,驴种血缘不清、运输应激问题尤为突出。由于路途较远,驴驹经过十几小时的长途运输,水、料供应缺乏,拥挤、恐惧等引起的应激加重了驴驹的不适,导致死淘率增加3%~5%,有的甚至接近10%,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2、饲养管理

  驴作为小品种家畜,过去纯役用的毛驴向商品肉驴转化,饲养方向和用途与过去截然不同。多数养殖户饲养管理经验不足,缺乏专业化、规模化养驴知识,喂养仍然停留在以前一家一户的传统经验上。饲养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例如没有将不同年龄和体重的驴驹及时分群管理;喂养时不精心、观察不仔细,对病弱驴处理不及时,导致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和费用增大;有的甚至不考虑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的区别,饲喂毛驴时,大量使用青贮饲料,导致驴拉稀、消瘦,引发疾病。

  3、疾病防控

  一些养殖户错误地认为驴耐粗饲、抗病力强、不得病,疫病防控意识薄弱,又不注意驱虫,导致体内外常感染寄生虫,使得驴皮毛不顺、疥螨丛生,严重影响健康和育肥。随着规模化养驴的发展,原先一些呈散发状态的动物传染病有可能造成流行或发生毒力变异,或者发生继发感染、混合感染,也可能引入外来病,需要密切监测。规模化养驴场所处的农牧区或农区往往也是其他畜禽养殖的密集区,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也会在这些场之间相互传入和传播,使疫情更加复杂。另外,还有一些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继发感染或机会感染也会在规模化驴场发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4、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缺少带动一方的经济龙头企业。肉驴大部分是以活驴方式销售,没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牌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差,一旦活驴市场价格波动(特别是价格持续低迷时),肉驴养殖业就会受到巨大冲击,导致养殖户损失严重。

  5、经济效益

  从肉驴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反馈信息看,80%的肉驴养殖场不赚钱,有的甚至赔钱。其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仓促购买基础母驴,把一些有繁殖疾病和老龄驴购入,导致受胎率仅能达到50%左右,空怀母驴白养一年,增加了饲养成本;二是有的驴场当时购买的大部分为育成母驴,经过一年多的饲养,才进入配种期,母驴在受孕后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产驹,从幼驴出生开始,至少两年时间才能出栏,这大大提高了肉驴的饲养成本。三是舍饲成本高,基础设施投资过大。据调查全舍饲一头基础母驴,仅饲草一项一年需1800元左右,因此,饲料成本亦成为左右肉驴养殖的关键性问题。有的圈舍建的标准较高,基础设施投资大,所购驴的价格也较高,因此造成经济效益低。

  PART 05.发展优势

  1、有传统

  山西省是全国较适宜养殖肉驴的区域,既有优良的品种资源(如广灵驴),广大农牧民又有饲养驴的传统和经验,并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都为山西养驴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尤其是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扶贫开发的今天,驴产业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民生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

  2、易饲养

  肉驴性情温顺,喜欢群居;食量小、饲料利用率高;能耐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既可利用果园、山坡地放养或圈养又可用普通饲料加青草喂养,养殖成本低,适宜工厂化饲养,若需加快其生长速度,可饲喂配合饲料或全价颗粒饲料。

  3、风险小

  肉驴具有抗病力强、成活率高、自然生态适应性广等特性,肉驴的常见疾病相对于骡、马、牛、羊较少,特别是胃肠道疾病比马少。一般只要做好免疫,保持驴栏内清洁干燥,采取适度光照与通风,适当控制饲养密度,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肉驴极少生病。

  4、需求大

  驴肉是“三高三低”食品:高蛋白、高必须氨基酸、高不饱和脂肪酸、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能达到减肥和强身健体的功效,是理想的肉类食品;驴皮是我国中医药宝典阿胶的必须原材料,具有美容和补气血的作用;驴奶具有清肺功能,成份最接近人乳,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驴汤具有降血脂、软化血管的功能;驴肝、驴鞭、驴肺等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人们对驴产品功用的重新认识与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未来对驴产品的需求能力和消费水平将越来越强劲。

  PART 06.特色优势县及龙头企业

  1、特色优势县

  广灵县,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16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名单,即国家级广灵驴保护区,范围涉及8个乡镇。广灵县优种驴场被列入第一批97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名单,成为国家级广灵驴保种场。2013年,广灵驴被确定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隰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省35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土地广阔,种植规模大,有大量的秸秆等农副产品可作为养驴饲料。近年来,隰县在山西农科院畜牧所三区人才项目“现代肉驴养殖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支持与指导下,肉驴养殖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已有规模化驴场7家,存栏肉驴820只。

  2、龙头企业

  繁峙田源毛驴养殖公司,成立于2016年09月,位于繁峙县集义庄乡大宋峪村,主要经营肉驴繁育,驴皮、驴肉加工销售,饲草种植,排泄物循环利用等,拥有集科学养殖、良种繁育、精深加工、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标准养殖园区,公司现存栏能繁母驴1265头,种公驴72头。已建成可养殖3000头毛驴标准化圈舍以及科研综合楼、人工采精室、分析化验室等配套设施。2017年,该公司通过“5+”模式带动全县398户贫困户、1066贫困人口发展肉驴养殖脱贫。

  山西晋胶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13年4月,是一家集养殖基地、科研开发、生产制作、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阿胶类食品有限公司,山西省阿胶生产企业的佼佼者,全省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位于榆社县云竹镇东庄食品工业园区,依靠太行山脉和榆社紫金山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建立天然养殖基地,为产品提供充足优质的阿胶原料,通过整皮、化皮、熬制、蒸煮、晾晒、切片等50多道全为纯手工操作的传统制作工艺完成纯天然阿胶制作;为扩展公司产品机构化、开发产品多元化,公司建立多条标准化生产线,目前公司旗下有“固媛”阿胶糕、“我很傲娇”阿胶糕系列、胶原蛋白饮系列、晋胶阿胶枣、阿胶山楂系列等休闲阿胶食品,公司产品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SC认证、进出口检疫局出口卫生备案、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认证、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认证。公司以扶贫的模式大力发展养驴产业,目前已经在榆社县发展养驴合作社10个,养驴1000余头。

  山西天一生态农牧产业有限公司,由山西厚德(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10万头肉驴产业开发项目,种驴养殖示范园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投产。肉驴存栏800余头,主要有德州驴、三粉驴、乌头驴和广灵驴等品种。(本文有删节)

编辑:岳含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