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远离穆家庄
——记平山县中山貂狐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穆振国
本刊 栗瑞霞
他,十几年前从一家外贸公司下岗,回到村里决定自主创业。
他,从一开始单品种30只貉子到现在成为全县养殖产业龙头,成了附近有名的“养殖大王”。
他,为带动乡亲们致富无偿传授经验技术,为贫困养殖户提供资金帮助,赊账达50余万元,却从不催款。
他,就是河北省毛皮产业协会副会长、养殖委员会副主席,平山县三汲乡穆家庄村支部书记,平山县中山貂狐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穆振国。
在贫困中找出路
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汲乡穆家庄村,因无什么支柱产业,耕地面积小等局限,属省级贫困村。虽然在穆振国的带领下,让村里的老百姓尝到一点“甜头”,但因始终为家庭养殖,无法形成规模化,农民收入一直上不去。
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犟劲”,穆振国于2007年注册登记了平山县首家养殖类专业合作社——平山县中山貂狐产销专业合作社。该社本着“联合发展,做大产业”的目标,坚持入社自由、退社自愿、社员享受平等权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实行社内统一的饲料采供,统一的技术服务,统一的皮张销售,统一的防病灭病 “四个统一”,并不断完善和提高整体设施和发展规模,为社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为了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水平,穆振国每年定期聘请相关专家定期对社员进行培训讲座、交流技术,他还订阅相关书籍杂志,并配发宣传资料,提高了社员的管理和养殖水平,10年内共培训20余次,书籍资料已投资25万元,使社员能够了解市场行情,遵循市场规律从而规避风险,真正从“根”上把 “疾病”驱除。
为了能和养殖业同行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2014年,穆振国代表合作社加入了河北省毛皮产业协会养殖委员会,当选为副主席。2015年,他又代表养殖业当选为省协会副会长,和行业内人士有了更多的合作。
在实践中找方法
在穆振国的带领下,当地狐貉貂的饲养量不断增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饲养的盲目性,出现品种单一和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在继续招收接纳新会员的基础上,为增加社员收益,解决当前本地养殖品种存在老化、所产皮张小、皮质差的缺点,穆振国与社员们经周密调研决定对本地貂狐进行良种引进及繁育推广项目。
经过品种改良后,当地毛皮动物抗病繁育能力显著,单只皮张增效明显,而且该合作社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良种引进和推广所需的场地和技术要求条件。通过建设良种引进及推广基地,引进优良种兽,采取原种自繁和杂交改良本地品种良种方式,对养殖户现有品种进行改良换代,引进原种按照每年30%的更新率替换,项目实施周期为五年。
此项目实施后,单张皮毛比改良前增收150元以上,以每户社员最低出栏量200张计算,户增收3万元以上;同时通过新式笼舍的使用,增加了有限场地的利用率;由于实现了机械化,使养殖标准化,降低了养殖成本。穆振国引导帮助社员由粗放式养殖向密集型养殖的过渡,生产废水废料粪便等均为农作物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就地转化利用,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
在前进中找发展
“虽然近两年的行情不好,但是咱们搞养殖的还得走良种良法的路子。还要继续上网查资料,到养殖好的地区虚心求教专家,改良品种,扩大销路,只要皮张好,咱们就一定能卖出好价钱。我相信毛皮动物的养殖道路会呈现出‘柳暗花明’的繁荣景象”。穆振国信心满满。
合作社一直以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以保护社员利益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为社员提供各种服务,带动了周边县市的发展,为该县貂狐特种养殖业形成产值逾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今,邻村、邻县的养殖户也慕名而来,参加穆振国的产销专业合作社。现该社入社养殖户达1600家,水貂养殖量60万只,狐狸养殖量30万只,貉子养殖量10万只。与穆振国刚刚接手时面临危机的养殖场数量相差万倍之多。
从国家重点的扶贫县中的贫困村发展为平山县的支柱产业,穆振国不仅带富了穆家庄村的老百姓,也带给了毛皮产业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