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驴财”亟需“科技芯”
在内蒙古敖汉旗举办的2016年全国驴产业技术创新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养驴户热议当前驴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困境。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会长、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介绍,近几年畜禽业整体低迷,而养驴的效益却稳步上升,推动了“养驴干活”向“养驴挣钱”的转变,“役用养驴”向“商品养驴”转型发展。然而,这一转型受驴业科技的制约日益严重,发展商品养驴亟需“科技支撑”。
现状:国内、国际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在敖汉旗贝子府镇解放屯村,熙源肉驴养殖合作社饲养员赵庆福在谈到养驴时说:“品种还是那个品种,养法还是那个养法,基本没啥变化。”
“这就是我国驴业科技的落后现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说,“对于驴业科技的研究,目前国内、国际几乎都处于‘空白状态’,养驴业处于‘品种杂乱、繁殖缓慢、饲养方式落后’的粗放状态。”
良种方面,处于自然放任状态,导致驴种退化严重。目前,种用德州乌驴已濒临灭绝,庆阳驴、关中驴等大型优良品种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
繁殖技术方面,主要依赖本交或技术含量较低的人工授精,“三年两驹”甚至“五年三驹”是常态。
养殖科技方面,目前规模化养驴已纷纷出现,但养殖技术没有实质性进步,仍然延续家庭散养时的状态,玉米面、麸皮等做精料,秸秆、谷草等做草料,农户凭经验喂养,距离机械化、标准化饲养有很大差距。
加工科技方面,只有作为阿胶原料的驴皮是“抢手货”,驴肉销售产业链条还未形成,驴奶、驴血、驴骨等保健和药用价值突出的驴产品深加工方面,只有驴奶刚刚破题。
进步:阿胶企业向前延伸推动科技研发
会上,秦玉峰坦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驴役用效能逐渐被农机取代,驴存栏数量逐年减少。“驴业危机”严重制约了以驴皮为原料的阿胶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此,一些阿胶企业主动向上游延伸,建设养驴基地,客观推动了驴业科技研发。以东阿阿胶为例,该企业自2002年起实施“以肉谋皮”原料战略,推动驴业科技研发,在全国适宜地区扶持建设商品驴养殖基地。良种保护方面,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德州驴、新疆驴和庆阳驴的保种育种基地;科研方面,在东阿县建立了黑毛驴研究院,是全国唯一一所集驴种保护、科研、养殖、生产为一体的驴业科研院所,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展了驴基因组测序,研发出了驴的冻精配种技术,正在进行驴的标准化饲养、驴产品综合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推动驴业科技研发,仅靠阿胶行业显然不现实,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2014年,国家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2015年,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协会成立。在本届大会上,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组织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吴常信院士当选为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以推动驴业科技研发为主要任务,专门设立了驴遗传育种与繁殖、驴营养与饲料、驴健康与疫病防控等专门委员会。
方向:良种、养殖、加工等方面共同发力
来自山东省东阿县的养驴大户朱士平说:“这几年,咱养驴挣钱越来越多,主要靠三方面:一是注意引进个大、皮厚、生长快、出肉多的优良驴种,采取‘繁育+育肥’的养殖方式;二是开发了驴奶这一新产品,每头孕驴直接增加经济效益约5000元;三是延伸产业链,自己从事屠宰、分级和销售,自建生鲜和熟食驴肉专营店。”
吴常信指出,商品养驴的出现和发展,对驴业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驴业要有竞争力,归根结底要靠提升养殖效益。现阶段,要从良种、养殖和加工等方面共同发力,为“发驴财”提供强有力的“科技芯”。
会上,来自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围绕驴种改良、驴的繁育体系建设、驴饲料研发、驴奶成分鉴定、驴产品研发等方面通报了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专题研讨,提出了进一步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快饲养标准研究、推动加工科技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