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种养殖产业链
近5年内,广东韶关始兴县人吴秀兰依托科学养殖、循环利用等科技方法,吴秀兰带领合作社形成独具特色的集黄粉虫、虫子鸡、绿壳蛋鸡以及生物饲养开发为一体的特种养殖产业链,成为特种养殖“带头人”。2013年,她收获了“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和“广东好人”两份殊荣。
在众多“新农人”中,吴秀兰是外出务工返乡并取得较好业绩的代表。2003年她从珠三角回到家乡广东韶关始兴县创业,2008年成立始兴县东利昆虫专业合作社,走上农业基地养殖的道路。五年内,依托科学养殖、循环利用等科技方法,吴秀兰带领合作社形成独具特色的集黄粉虫、虫子鸡、绿壳蛋鸡以及生物饲养开发为一体的特种养殖产业链,成为特种养殖“带头人”。2013年,她收获了“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和“广东好人”两份殊荣。
科技养殖立体发展
20年前,初中毕业的吴秀兰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到珠三角打工,辗转于多个工厂,还在服装厂、化工厂做过业务员。在10年的打工生涯中,她立下了“我要努力奋斗,我要创业”的决心。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后,2003年吴秀兰选择回到家乡始兴县创业。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黄粉虫的营养成分居各类饲料之首,可广泛应用于特种养殖。看中项目后,她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黄粉虫的养殖技术,刚好央视《致富经》节目报道山东一个黄粉虫养殖基地的事迹,她的决心更大了。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在妇女小额贷款项目、农家女培训项目等扶持帮助下,吴秀兰于2008年牵头成立始兴县东利昆虫专业合作社,自任理事长。
吴秀兰深知技术决定生产力。她以每个月3000元工资并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聘请了一位专业的技术员。从昆虫养殖、昆虫代销开始,吴秀兰的黄粉虫养殖步入正轨,逐步发展成为养殖黄粉虫,利用其高蛋白做生物饲料养殖蛙、鸡等绿色优质产品,将鸡粪等有机废弃物资源用于种植果树、蔬菜的生态农业立体发展模式。“科技养殖循环利用,既降低成本,又增值增效”,吴秀兰说。
合作社的社员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116人,基地也发展为6个,遍布多个县市区,总面积达15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0多户。吴秀兰则无偿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养殖基地负责人。据不完全统计,年产值达600多万元。2012年合作社被评为韶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1年吴秀兰还加入广东省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会。
销售则是产业链上另一个难题,可难不倒业务员出身的吴秀兰。“合作社的农产品不仅符合绿色食品标准,比起同类农产品,销量也提高30%”。她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农产品销售的门路——农超对接,订单销售。养殖基地的虫子鸡和鸡蛋由南海尚礼现代农场按订单进行收购。
吴秀兰十分注重产品的品牌和品质。2010年合作社注册“乡礼”商标,意为“来自乡村的礼物”。吴秀兰还在县城建了合作社门市部,她认为,门市部既是销售网点,又宣传了合作社,提高了知名度。“门市部乡礼虫子鸡60元一只,在始兴县普通的鸡子30多元。”虽然有将近一倍的差价,产品仍然供不应求,吴秀兰说用户看重的是质量有保证。
困境突围不断探索
如何扩大养殖基地的规模一直困扰着吴秀兰。她介绍说,特种养殖适合选在山坡地,最好是40坡度以下的山岭,下面还要有池塘,这样的结构利于环境净化,生物循环,有利于虫子鸡的生长和运动。同时,南方的山坡有沙子,可增强家禽的免疫力。但这样的地不好找,也比较零散。吴秀兰举例说,一个180多亩的养殖基地,以养殖虫子鸡为例,最多可建6个鸡棚,一个鸡棚150~200平方米,每个棚周边要配一个15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
扩大合作社的发展规模正是吴秀兰下一阶段的计划。她说,“一方面扩建养殖基地,拉长生物产业链,循环利用、永续经营,发展成为专业化、规模化的绿色生态产业,另一方面做好‘乡礼’绿色品牌,提高养殖水平和产品品质,拓宽销售渠道,达到合作社增效、农户增收的目标。”
石金钱龟养殖,是吴秀兰生物产业链上的新探索。
吴秀兰清晰地记得2013年3月23日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到乡礼虫子鸡基地调研时的情景。“当宋主席得知我要扩大生态养殖规模,引进高价值的石金钱龟的养殖时,她握着我的手说,等项目投资达到200万时,你给我打电话,我再来。”宋主席的鼓励让吴秀兰备受鼓舞。次月,新养殖项目就上马了——投资80余万元引进1000多只种龟,在自己的养殖基地进行实验。
“只要不放弃,只要一直向前,并且持之以恒,就会离梦想更近一步。”吴秀兰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