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虫”成了“软黄金”(图文)
水蛭,俗名“蚂蟥”。大凡进过水田插过秧的人提起蚂蟥都心有余悸,因为,这个小东西常蛰伏于秧田,伺机爬到人腿上吸血。可是,在如城镇凌青村,却有一处颇具规模的水蛭养殖场。那么,这个养殖场何时建起?它的经济效益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进行了实地探访。
养殖场所像花园
“花园式养殖场”,这是记者走进养殖场时的第一印象。养殖场占地600多亩,场内水泥路纵横交错,将这片土地划分成方方整整的几个区块,路边整齐地栽植着广玉兰、红枫、香橼、银杏等树木,区块内便是养殖水蛭的水池,池内可见成片的水葫芦和睡莲等水生植物,美丽的水生花卉开满了池面,很是迷人。水池中,几名工人正忙着将一簇簇密生的水葫芦分开,以扩大其生长面积。

水蛭养殖场
技术员储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的整个养殖过程都是生态化的,自然河道里取之不绝的螺蛳便是水蛭的食物,养殖池的水位一般保持在50厘米左右,由于水蛭怕光,所以在养殖池里会特地放上一些浮生植物,这样既遮了光,又改善了水质,还能美化环境,一举多得。
药用领域“软黄金”
水蛭的印象,给不少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它会吸血,其实并不尽然,这里养殖的宽体金线蛭就是不吸血的,它不仅不吸血,反而还很“害羞”,白天会躲起来,晚上才能看到它们的行踪。
据了解,水蛭又被称作“软黄金”,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宽体金线蛭便是水蛭中药用价值较高的品种,主要用于提取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作用的天然水蛭素。随着科技的发展,水蛭又从中药材变成了一种西药的原材料,需求量很大,在市场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野生水蛭资源日益枯竭,所以水蛭养殖倍受热捧,前景十分广阔。储女士说:“我们养殖的这种水蛭还有食用价值,有美容的效果,比如椒盐水蛭,就是一道不错的美味呢。”
水蛭养殖有技巧
水蛭养殖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是对于水蛭来说就不自在了,它习惯了自然环境下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总会伺机逃走,因此养殖场四周都围上了高而细密的防逃网。储女士说:“虽说围起来,它还是逃得挺厉害的,特别是下雨天,土地都比较湿润,它喜欢钻土,从土里面可以钻走,从网里面也可以钻走,所以我们这些网都是埋到地底下二、三十厘米的,地上面是一米五左右。”
据了解,防逃网除了能防止水蛭逃走外,还能防止青蛙入侵。储女士说:“水蛭的主要生长期在每年的五月份到十月份,它并不娇贵,对生存环境不挑剔,也不容易生病,很好养殖,但水蛭的不少天敌让我们大伤脑筋,比如在水蛭小的时候青蛙就特别爱吃它。对付青蛙,我们就采用拦网隔离法,但是对于同样爱吃水蛭的白鹭,隔离网就不起作用了,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们只能采用土办法来进行驱赶,保证水蛭不被它吃就行。”
条条水蛭,个个是宝。水蛭的养殖,不仅可以为养殖场带来丰厚的收入,也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致富。在这处养殖场,除草、消毒、播种、挖茧、喂食、吊干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最多时一天可达200多人。此外,养殖场作为种苗基地,其水蛭苗的供应已辐射到周边的泰兴、扬州、盐城等地,各方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该养殖场计划进一步扩大水蛭养殖面积,让这一特色养殖更加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