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群春季冷暖过渡期4个管理要点

 

人工饲养蜂群管理任务就是帮助蜂群解决和缓解本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中蜂在春季冷暖过渡期的最基本的管理方法是贮蜜充足、保温适当,控制育儿量,延长越冬蜂寿命。

一、贮蜜充足

蜂群最近的大量采蜜、贮蜜是在上年的秋季,并经历了越冬消耗,低温抚育消耗,育成新蜂饱食蜜粉,在这三个主要消耗因素中,后两个因素与蜂群繁殖最为密切,且消耗量最大,一脾蜂儿,从幼虫到能参加采集经历时间约为35天,本身消耗的贮蜜约为2脾,如果在蜂群低温繁殖期或冷暖过渡期出现缺蜜,迫使越冬蜂不分天气状况外出寻蜜,可能出现早衰或冻死现象,没有新蜜及时补充时,巢内出现弃子、惜蜜性烂子现象。

惜蜜性烂子是中蜂群特有习性,蜂群在低温繁殖期,因贮蜜或采集不足,不能满足蜂群育儿需要,蜂群采取选择性保护措施,对一部分卵、虫放弃抚育,满足蜂群延续性需要,不至于毁群(意蜂的抚育特性与此不同,意蜂宁可全群饿死,也不会放弃抚育)。

同时蜂群对贮蜜安全量的判断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当温度越低时,蜂群对贮蜜安全量(蜂群认为度劣的蜜蜂贮备量)的要求量越大,温度越高,对贮蜜安全量的要求越低。因此,在低温繁殖期,蜂群内的贮蜜越充足,蜂群的育儿积极性越高,培育的蜂儿越健康。一般在低温繁殖期,一脾蜂儿脾的贮蜜应保证一框贮蜜。

在春季冷暖过渡期贮蜜不足时应及时补充贮蜜脾,避免饲喂糖浆等替代品对越冬蜂体能的消耗,缩短越冬蜂寿命。蜂群能饲喂糖浆的时间在有大量新蜂羽化出房后。

 二、保温适当

春季气温多变,忽冷忽热,在低温繁殖期,一般保温程度要比越冬过程中少或轻,而冷暖过渡期延续之前的保温措施,主要依靠蜂群本身的调节能力,人工保温起辅助作用,宁冷勿热。

蜂群经历长时间的越冬后,越冬蜂生理状态已经适应低温的生活,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对高温耐受能力差,在低温繁殖期,蜂群的活动增加,温度调控总体上应小于越冬期。

在冷暖过渡期轻保温有利于延长越冬蜂的寿命,同时有利于蜂群结团,卵圈扩展慢,控制育儿量。

纵观整个蜂群的繁殖期,最需要保温的时期应该在蜂群冷暖过渡期之后,蜂群开始大量哺育,越冬蜂基本消失时,应给予较重的保温,但是保温仅限于育儿区。

三、控制育儿量

蜂群低温繁殖期的任务是繁殖健康新蜂,替代越冬蜂,实现蜂群安全平稳过渡,低温繁殖期应根据繁殖群的群势,抚育适量新蜂。强群4足框以上不需要限制育儿量;中等群势4足框,育儿量控制在2框多不足3框为宜;3足框群势,育儿量控制在2框以内为宜,2足框群势,育儿量控制在1框以内为宜。

囚王控产控制蜂群育儿量。控产的时间长短依据卵、虫、子的生长历期及对哺育力的占用而定。需要控产力度大时,超过9天巢内没有卵和虫,控产力度小的,可在6天内间断控产,减少虫数。

在春季中蜂群冷暖过渡期,巢内群势不升反降的特点,结合巢外天气变化,在连续阴雨或低温时,应果断囚王控产,防止蜂群紧缩而冻伤蜂儿。

四、延长越冬蜂寿命

越冬蜂在春季低温繁殖期及冷暖过渡期,承担蜂群中的全部的哺育、采集、守卫、侦查等工作,在越冬蜂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越冬蜂寿命越长,对蜂群的贡献越大,蜂群发展越快。

越冬蜂的寿命除了来自外界的危害以外,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温度和劳动强度。

分区饲养。越冬蜂在生理上处于青年期,但是年龄上已经超过老年蜂,巢内温度越高,越冬蜂的新陈代谢越强,寿命越短,因此,在低温繁殖期及冷暖过渡期,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工作性质蜜蜂的生活环境。比如哺育蜂生活在暖区(34.8℃),采集蜂生活在冷区(10~25℃)。

降低劳动强度。越冬蜂的劳动强度主要来自抚育和采集,选择合适的繁殖场地或养殖场地,根据不同的繁殖群势,控制适当的育儿量,同时尽可能的提供充足的贮蜜,降低越冬蜂的劳动强度。

根据中蜂群春季冷暖过渡期群势及巢内外环境的特点,做到贮蜜充足、保温适当、控制育儿量、延长越冬蜂寿命,为蜂群提供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实现蜂群安全平稳过渡,为快速繁殖打好基础。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