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高校致力于培育驴业的种质“芯片”
坐落在聊城大学的聊城毛驴高效繁育与生态饲养研究院,被誉为“在小毛驴上做出了大文章”。
2021年9月,聊城大学农学院畜牧学教学团队被授予“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团队负责人王长法教授自信地说:“多年的研究积累,已经形成了世界驴业看中国、中国驴业看山东、山东驴业看聊城的行业共识,我们的梦想就是构筑起驴全产业链。”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指出,种业是国家战略性核心产业,生物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根本。
怀揣培育驴业种质“芯片”、服务国家战略的愿景,聊城大学依托生物科技,利用全基因组学技术,对德州驴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等多组学联合技术分析。研究院牵头15家科研单位,采集了涵盖世界四大洲近1/6的地方驴样品,获得首个组装到染色体水平的家驴基因组参考图谱,为真假驴皮鉴别诊断、驴肉品质、驴性状解析提供了分子依据,为培育皮厚肉多新品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德州驴提供了“基因身份证”。
作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驴创新团队,研究院还牵头制定各级各类标准26项,构建起高效饲养管理及优质驴制品生产保障技术体系。这些标准在全国13个省份、279个养殖场得到示范推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主体116家,有力推动了全国养驴业从传统养殖到现代化、标准化养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