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产业发展现状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养鹅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养殖模式逐步改进,设施化水平得到提升,养殖技术明显进步,产业链条上下延伸,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但是,与奶牛、生猪、蛋鸡、肉鸡、肉鸭等产业相比,养鹅业整体生产水平仍然不高,产业竞争不充分,产业价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本文基于对我国养鹅业的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养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力求通过推动养鹅产业进步为乡村振兴助力。
一、我国养鹅产业现状
养鹅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也是特色家禽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鹅属于草食家禽,可以采食青绿饲料和农副产品,生产中能有效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在资源高效利用、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扶持小农户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作为节粮型畜牧业的代表,养鹅业符合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可观。《中国禽业发展报告(2022年度)》显示:2015年以后,我国鹅年出栏量一直维持在6亿只以上,2022年出栏量接近7.34亿只,占世界鹅年出栏总量的95%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养鹅大国。近年来,我国肉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肉鹅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在一些地区,养鹅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当前发展养鹅产业的SWOT分析
1.现有的优势
01.种质资源丰富
我国拥有丰富的鹅品种资源,这些资源分布范围广,开发利用价值大,为我国乃至世界养鹅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0年版)》显示:我国现有地方鹅品种30个,这些品种生产性能各异,有产蛋性能高的籽鹅,产绒性能好的皖西白鹅,产肝性能好的溆浦鹅,体型最大的狮头鹅等。近年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肉鹅育种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先后培育出扬州鹅新品种和天府肉鹅、江南白鹅、渝州白鹅配套系,为满足肉鹅产业发展和多元化的产品消费需求提供了种源保障。
02.产业政策支持
由于看到肉鹅养殖业的良好前景,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扶持养鹅业发展政策,其中饲料资源和环境优势明显的东北地区最为典型。为有效推动养鹅产业发展,2022年黑龙江省陆续出台了《黑龙江省鹅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黑龙江省促进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同样在2022年,吉林省舒兰市把鹅产业确定为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来抓,确定了“将鹅产业建成世界最好的鹅绒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鹅养殖基地、中国最大的鹅产业专业园区”的发展目标。2023年10月8日,安徽省临泉县也出台了促进肉鹅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这些地方政策的陆续出台,有利于推动当地肉鹅产业发展。
03.产品价值很高
鹅肉营养丰富,因其富含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被誉为畜禽肉类健康食品,鹅肉加工制品种类繁多、风味独特,市场需求潜力大。与猪肉和其它禽肉产品相比,鹅肉深加工产品属于高档食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价格和品牌优势。此外,鹅的副产品加工利用附加值高:鹅肥肝是世界知名美食,适合高端消费群体;鹅绒和鹅裘皮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原料,在高档服装行业应用广泛。鹅业生产的主副产品市场售价都很高,充分体现了养鹅产业的总体价值。
2.存在的不足
01.模式设备落后
与蛋鸡、肉鸡、肉鸭规模化养殖相比,鹅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粗放,仍以小企业和养殖户个体经营为主,设施化水平相对较低,很难形成规模效益。种鹅正季节生产一般采用开放式鹅舍,同时建有水池和运动场,不能实现养殖环境的自动化控制。种鹅反季节生产是在密闭鹅舍中进行,一般采用发酵床平养或地面平养方式,鹅经常与粪便接触,增加了发病几率,而且自动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目前蛋鸡、肉鸡、肉鸭等普遍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笼养方式,因此生产效率很高。相比之下,养鹅业需要改变现有生产模式,逐步提升设施设备水平。
02.配套技术短缺
虽然当前一些养鹅企业正在探索离水养殖、节水养殖、网上养殖、全程旱养和发酵床养殖等模式,但是生产中配套技术需要跟进。首先,在品种繁育方面,鹅的繁殖率低、供种能力差是阻碍养鹅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畜牧科研机构对鹅营养需要的研究不够深入,鹅的饲料原料深加工技术与生产不配套,饲料数据库缺乏系统资料,饲料质量安全与科学使用技术缺乏,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以扩大饲料资源科学利用的范围;此外,鹅的离水旱养技术、种蛋孵化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等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尽快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03.产业链条不畅
目前规模化、一体化养鹅企业较少,很多企业只关注产业链一个环节,企业之间的联合协作并不多,导致整个产业链运行不畅。种鹅养殖、种蛋孵化、肉鹅养殖、屠宰加工四个主要环节的利润分配不合理,养殖户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活鹅定价权,经常出现卖鹅难问题,养殖风险大,盈利水平低,造成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地区产业链不完整的格局,其中一个环节利润受损就会造成整个产业链发展受阻,制约养鹅产业升级,如果能通过政策引导、资本介入、资源整合打通整个产业链条,养鹅业有望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3.发展的机遇
01.乡村振兴“春风”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以小户经营为主的养鹅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一些资源优势明显地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引导推动企业和农户通过现代化思维和经营方式发展养鹅业,把它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有望将其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强化养鹅产业联村带农发展集体经济的作用,有利于加快实现和美乡村的蓝图。
02.节粮生产方向
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从饲料资源大国变成资源紧缺国家,主要饲料原料大豆和玉米需要大量进口,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进口饲料原料价格逐年上涨,给养殖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农业农村部出台《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等,就是为了缓解饲料资源紧缺的局面。由于鹅可以采食牧草,而且消化粗纤维能力强,经过发酵的秸秆等非常规饲料可以喂鹅,鹅业养殖符合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方向,能够缓解人畜争粮矛盾。我国南方地区有大量的饲草资源,是鹅常规饲料的必要补充;北方地区夏季利用荒山荒坡采用放牧加补饲的方法养鹅,能够降低饲养成本,节约饲料资源;其它地区利用农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养鹅,同样可以实现节粮生产的目标。
03.消费升级趋势
鹅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鹅肥肝为世界三大美食之一,鹅绒、鹅裘皮是制作高档服装的优质原料。鹅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减少脂肪在血管壁沉积、延缓动脉血管硬化的作用,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如今,中国已经进入品质消费时代,大家希望吃得更加美味、更有营养、更加健康,穿得舒适体面上档次,鹅产品正好可以满足这些个性化需求。在消费者追求品质生活的路上,鹅产品有望相伴而行,广阔的消费市场空间和相对较高的产品价值,有力支撑了养鹅产业发展。
4.未来的挑战
01.养殖用地紧张
实现养鹅业由传统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必须提高养殖主体的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要建造现代化鹅舍,配套自动化设施设备。当前制约企业规模化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养鹅场建设用地不足,这一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在确保基本农田和其它用地基础上,能够用于养鹅场建设的土地少之又少。此外,一些地区出于环保的考虑,对畜禽限养区的划定十分严格,进一步挤压了养鹅业发展空间。当前规模养鹅用地供需矛盾普遍存在,用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难点和堵点,亟须相关部门统一认识、加强沟通、明确权责、创新机制,有效拓展设施养鹅用地来源渠道,推动养鹅用地难问题妥善解决。
02.环保要求严格
传统养鹅业对环境依赖性强,种鹅养殖场通常要配套运动场和水池,以供鹅运动、戏水和交配。随着各地环保政策不断严格,小规模养鹅企业(户)由于缺少用于鹅粪和污水处理的资金和设施设备,其落后的生产方式正受到严重冲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及时对污水、畜禽粪便和尸体等进行收集、贮存、清运和无害化处理,防止排放恶臭气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环保是养鹅企业的生死线,守不住这一道红线,随时有可能被关停或取缔。
03.成本压力增加
由于养鹅业起步较晚,目前养殖主体的设施化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低,很难做到规模化生产,喂料、清扫鹅舍、卫生消毒等大量工作需要手工操作,真正体现了“劳动是第一生产力”。同等规模的养鹅企业一线工人比蛋鸡、肉鸡、肉鸭企业多,随着工人工资的逐年上涨,企业用工压力与日俱增。此外,基层养殖者年龄普遍较大,有经验和技能、可以胜任一线繁杂工作的年轻技术人员十分匮乏,企业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生产成绩,就要高薪聘用有能力的技术人员,这也使一些企业陷入了控制生产成本和提高养殖效益的两难境地。除了工人工资以外,饲料、兽药、疫苗、燃料、水电等投入品成本也连年上涨,不断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养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1.科学引导,产业强链
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由于养鹅产业立足于农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养鹅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进行宏观规划引导和必要的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主管部门要在充分开展市场调查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划定重要生产区、必要补充区、特色生产区,支持养殖用地压力不大和资源禀赋良好地区发展规模养鹅业,科学确定养殖规模总量,遴选出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主推模式,助力企业高效生产。在养殖集中区周边合理布局屠宰企业,使屠宰产能与养殖规模相配套,引导加工企业针对不同销区市场加工适销对路产品,通过组织形式创新将养殖户、屠宰厂、加工厂、物流商、批发商、消费者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链上下联动,形成相对公平的利润分配机制,避免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和非理性发展,合理控制产能,优化配置资源,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品种优良、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技术升级,提质增效
近年来,养鹅业生产成本逐年提高,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迫切需要加快实现育种、养殖、营养、疫病防控、产品加工、市场分析、粪污处理等技术升级,来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养鹅产业技术升级主要如下:一是提高种鹅繁殖性能,突破季节性繁殖瓶颈,确保生产性能稳定;二是尽快探索出肉鹅离水旱养的成熟技术体系,减轻环保压力;三是建立肉鹅营养需要量标准与饲料评价体系,实现精准饲喂,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大力开发饲料资源,推广应用全价饲料;四是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提高禽流感、小鹅瘟、鹅痛风等疫病的防控水平;五是深入研究鹅肉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低温冷藏(冻)真空包装技术,以及调理食品、休闲食品、副产品深加工技术;六是加强养鹅业规模总量、市场价格等信息综合分析技术,准确把握行业趋势;七是推广养鹅场粪污全量收集和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等。只有长期坚持技术创新,全面提高生产成绩,从管理要效益,才能有效缓解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的压力,进一步挖掘产业链价值。
3.因地制宜,特色经营
我国养鹅量占世界总量的95%左右,缺少国外养鹅业成功经验供借鉴,因此我们只能走自主创新道路。在发展养鹅业优势明显地区,地方政府可以把养鹅业作为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积极拓展乡村产业的增值增效空间。由于养鹅业具有独特性,种鹅繁殖季节性明显,产品消费区域性特色突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企业不要为了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而失去了特色,规模化、快速化不是终极目标,行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盈利能力强才是根本。
在经济社会转型和家禽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的时代背景下,养鹅企业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充分评估市场消费能力,紧跟消费需求变化稳妥发展。小企业要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生产,充分利用当地农副产品资源,创新经营模式,定位区域市场,开发特色优势产品,打造地方知名品牌;大企业可以面向全国市场,通过规模化生产、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以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立足消费市场,从而实现产销良性互动和产业稳健发展。
编辑: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