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兔业在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规模化养兔业在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保障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产业支持政策仍需发力。目前,针对兔产业发展的专项补贴等扶持政策少,在银行信贷担保、普惠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不足,政银担合作深度仍需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二是土地资源供给与利用等因素受制约。
目前,土地资源紧张,在产业化尤其是深加工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方面土地空间受限。三是政策性保险进展缓慢。各地生猪等畜种的养殖行业已推广政策性保险,但兔产业政策性保险市场覆盖率较低,产业发展兜底性较弱。
(二)成本在增加
一是受国内和国际因素影响,2017年以来,玉米价格震荡上升态势,且粗饲料资源匮乏,受到天气及种植的影响较大,草粉等价格上涨较快,兔饲料价格也随之上涨。二是球虫病、兔呼吸道病、兔瘟等疾病发病率上升,优良品种和配套系资源不足、推广难度大,导致养殖成本上升。
(三)产业附加值低
一是近几年兔业价格波动较大,尤其是2017年和2020年等,肉兔价格大跌,养殖户盈利少甚至亏损,市场风险承受力差。二是兔肉消费主要在四川等南方省份,部分养兔基地在山东、新疆等省份,增加了销售、储藏、运输等成本,利润空间压缩。三是品牌力弱,我国膳食结构中肉类以猪肉为主,对兔肉等市场认可度低,在兔肉食品加工或者逐渐兴盛的生鲜肉连锁运营等方面没有过硬的品牌。
二、兔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扶持,提高保障能力
养兔产业作为以饲草为主的节粮型畜牧业,政府应出台支持政策,如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要素向兔产业倾斜和覆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政府需在土地等资源上,给予保障和支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财政补贴等政策,对规模养殖场进行补贴或贷款贴息等,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发展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
(二)加强科技支撑力度
一是研发和升级生产技术,逐步筛选和推广适用性广、操控性强、生产效率高的兔场生产技术体系,支持养殖场机械化改造,逐步引导由传统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现代化改造升级,提升养兔业的生产水平。二是打造标准化养兔场,示范推广标准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逐步实现生产规范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做好标准化的示范推广。三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并继续支持对优良品种的选种培育和推广,加大疫苗、兽药等的研发进程,科学制定疫苗、兽药等使用规章制度,做好疫病的预防控制,研发现代化设施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不断改进饲料生产工艺和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科技对兔业发展贡献率,推动养殖机械化、科技化改造。
(三)提高产业价值,拓展免产品的消费空间
一是加强对兔肉特色优势的宣传,使兔肉饮食文化与群众健康饮食、健美身材的需求相契合,增强消费意愿。二是积极开拓北方地区等兔肉食品的新兴消费市场,结合各地饮食习惯,开发特色的兔肉食品等,使兔肉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三是借助预制菜的发展风口,鼓励家兔养殖龙头企业与食品生产企业强强合作,开发兔肉预制菜快消食品。四是进一步拓展线上消费,发挥电商平台的作用,借助直播带货等,以流量带动销售,打造兔肉品牌,提高附加值。
(四)进一步做大做强文旅产业
充分挖掘免文化的内涵,打造更多的文旅融合发展基地。充分借助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培育网红IP,打造旅游休闲的网红打卡地。开发以兔元素为主题的手办和文旅产品,借鉴《功夫熊猫》等成功经验创作兔文化的影视动漫等作品,进一步升华免文化内涵,使现代文艺与免文化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发扬和传播兔文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本文有删节)
编辑: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