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物观背景下我国肉鸽产业的发展困境、潜力发掘及对策建议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越来越复杂多变,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人均直接消费口粮减少,动物性食品、蔬菜、水果等非粮食物消费增加。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满足人民食物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践行大食物观,全方 位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成为必然。

  除大宗畜禽之外,特色畜禽在部分区域也具有深厚的饮食文化和悠久的食用历史,是“大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居民食鸽文化由来已久,尤其在两广、江浙、新疆等地颇为盛行。鸽子个体较小,但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现代研究也显示,鸽肉和鸽蛋产品营养丰富,能够抗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力,对糖尿病、癌症的治疗和康复有显著益处。

  当前大食物观下,市场上“营养引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新型供需关系让药食同源的鸽子受到更多关注和选择,肉鸽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种鸽存栏量达到4994万对,年出栏乳鸽7.16亿只,均居世界首位,鸽产业成为继鸡、鸭、鹅之后的第四大家禽产业。

  一、我国鸽业发展困境

  1.繁育体系不完善,对国外种源依赖度较高

  我国肉鸽育种工作起步较晚, 繁育体系才初步建立,育种技术较薄弱、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自主品种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难以满足鸽业快速发展对优质种鸽的较大需求。具体而言,一是育种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力量较薄弱。相较于鸡鸭鹅大宗家禽,肉鸽专业育 种技术研发人才匮乏,创新性较差,种鸽营养饲喂、高效孵化、性状测定等关键 技术有待突破,高繁、快大、质优的肉鸽品种依然缺乏。二是我国自主品种推广 力度不足,辐射范围较窄。当前,我国自主培育的“天翔1号”“苏威1号”“翱 丰1号”性能优良,并有较大的供种能力,但是因推广力度不足,目前仅“天翔1号”以京津冀为中心,向全国进行推广,取得一定效果,而“苏威1 号”推广范围多集中于江浙一带,“翱丰1号”推广工作则刚刚起步。三是我国肉鸽系统 选育和保种措施缺乏,鸽品种杂化、退化问题较严重。我国育种企业较少,养殖企业、养殖场(户)的育种意识不强,长期自繁自养、养而不选,部分养殖主体甚至将商品乳鸽留种使用,导致良种性能下降严重。四是地方鸽遗传资源保护和 开发利用不足。我国肉鸽遗传资源保护起步较晚,不仅对已经发现并登记的品种 研究较少,还有一些数量较少的地方鸽品种未进行挖掘、评估与登记,地方鸽特色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程缓慢。

  2.疫病防治水平较低,阻碍鸽业产业化发展

  鸽子饲养方式特殊,主要有成对饲养、乳鸽与种鸽混合饲养等方式,饲养环境较复杂,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如,鸽新城疫、毛滴虫病、大肠杆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等,这些疫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染性强,对鸽场造成较大威胁。随着大食物观的践行,鸽产品的市场需求将快速上升,肉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如果鸽场养殖密度增加,特别是种鸽带仔负荷加大,会导致鸽场混合感染频繁发生,鸽病流行态势越来越复杂,防疫治疗难度也逐渐加大,这就对肉鸽疫病防治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肉鸽养殖疫病防治存在的技术短板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鸽疫病专用诊断技术滞后。随着鸽场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典型鸽病例越来越少见,不典型化或混合感染随之增加,准确、便捷的核酸及抗体检测试剂需求也越来越多,但多重检测、抗体检测、笼边快速检测等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二是鸽专用疫苗和减抗替抗产品缺乏。相对于鸡、鸭、鹅,鸽疫病专用疫苗 极其缺乏,大部分疫病疫苗是套用、借用鸡病和水禽病的,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依赖鸡用疫苗,导致抗原匹配性不强,机体毒理性评价缺乏,这些非专用产品的使用,导致相关疾病的防控效果不理想。三是缺乏系统的鸽疫病防控技 术规程,养殖场(户)日常管理水平较低,疫病防控意识较差,多根据自身养殖 和免疫经验开展防疫,随意性较大,疫病防控技术使用不合理,存在不少误区甚 至错误,疫情潜在风险较高。

  3.供给与需求不适配,鸽产品推广难度较大

  长期以来,我国鸽产品主产区与主销区一致,基本保持区域内自产自销。在大食物观下,居民对高营养食品需求逐渐增加,鸽产品具有丰富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其市场将是一片“蓝海”。但是,目前除两广、江浙和新疆部分地区外,其他地区鸽产品消费量并未出现明显上涨,鸡鸭鹅等家禽产品依然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究其原因,除鸽产品本身价格较高之外,供给与需求的不适配是拓展鸽产品市场的最大阻碍。

  主要原因在于以下3个方面。一是鸽产品品类单一,创新性不足。我国居民食用鸽肉、鸽蛋历史悠久,但鸽产品品类并不多。鸽肉烹饪方式多样,实质上均是对鸽肉进行热加工,最终成品为热鲜菜肴;鸽蛋的烹饪方式则更加单一,多为居民购入自行蒸煮。当前,居民饮食更加追求多样化、便捷性,即食制品、风味制品、功能性制品需 求量增加,单一的品类无法满足当前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而缺乏创新的产品更 无法刺激消费者产生更多新的需求。二是鸽产品供给渠道单一,便捷性不足。鸽产品传统供给渠道主要包括餐饮门店、超市、农贸市场等,在主销区分布较广, 消费者能够很容易购买到鸽产品。在非主销区,众多家庭并不擅长处理制作肉鸽, 只能去酒店食用或购买熟食,而传统销售鸽产品的场所较少,分布零散,便捷性不足,一定程度阻碍了鸽产品在非主销区的推广。三是对鸽产品宣传科普较少。关于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除江浙、两广、新疆等有长期食用鸽肉、鸽蛋习俗的地区外,其他地区居民对鸽子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了解均不足;关于鸽子的文化价值,除极少数爱鸽人士,广大消费者多停留在飞鸽传书、和平使者等浅显认知,缺乏对养鸽历史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等的了解。消费者对鸽多元文化的认知不足,严重限制了消费市场的拓展。

  二、我国鸽业发展潜力探究

  1.绿色循环利用价值大,促进农民增收

  与其他畜禽相比,肉鸽养殖不仅具有占用空间小、生产周期短、投资见效快的优势,肉鸽粪污还更加干燥、无臭,且氮、磷、钾养分含量均较高,对鸽粪进行高温处理,杀灭细菌、分解抗生素、增强稳定性后施用于土壤能够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土壤离子交换性和有机质含量。

  在践行大食物观的背景下,建议地方政府和企业扩大肉鸽养殖规模, 尝试突破水土资源限制和环境约束,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增收路径,推进乡村振兴;也为市场提供高营养、高蛋白的鸽产品,扩充居民肉蛋奶品种,推动我国多元化食物供应体系建立与完善。

  2.全方位挖掘肉鸽价值,创新鸽产品

  鸽肉和鸽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能够抗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力,对糖尿病、癌症的治疗和康复有显著的益处。中国有庞大的特需人群市场,包括特殊疾病需求人群、康复人群、孕婴、儿童等。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2023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 亿;国家癌症中心与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联合测算,2022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为482.47万人。在大食物观背景下,企业与科研院所充分挖掘鸽子丰富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通过发挥鸽产品“营养引导消费,消费引导 生产”的作用,优化原有鸽产品,研发新型鸽产品,以满足消费市场的巨大需求。

  三、我国鸽业发展对策建议

  1.加强育种技术研发,完善繁育推广体系

  种业是肉鸽产业发展的根基,要推动肉鸽产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应从根本上加强育种技术的研发,增强我国鸽业自主育种能力,并不断完善繁育推广体系建设,不仅要能够自主培养优质种鸽, 还要将优质种鸽推广开来,降低对国外种质资源的依赖。

  具体来看:一是培养鸽业专业的育种技术研发人才,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创造优良的科研环境,争取引 得进、留得住人才,为鸽业的育种技术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组织搭建肉鸽种业发展的系统的、专门的科研平台或组织机构,联合饲喂、孵化、性状测定等方面科研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解决育种“卡脖子”问题;三是展开广泛的生产环节调研,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品种需求,有的放矢,针对性开展培育和品种改良;四是加大自主培育新品种的推广力度,权威机构组织专家组对自有品种的优 势进行经济性评估,从经济效益角度对自有品种进行权威认定,对此加强宣传, 并完善购买良种的售后服务,对购买自有品种的养殖场(户)提供技术、管理、 疫病、饲料等专业指导和服务,提升养殖企业引进良种的积极性。

  2.提升疫病防治技术,加强疫病防控措施

  规模化、集约化是鸽肉产业发展大趋势,保证肉鸽规模养殖的绿色、卫生、安全,离不开疫病防治、营养饲喂、标准化管理等各项技术的支持,其中疫病防治技术是当前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升肉鸽养殖疫病防治技术,一是组织人员对鸽流行病开展系统调查,对当前危害性高、传染性强、流传速度快的鸽疫病开展针对性研究,开发专门的鸽疫病抗 体检测产品和鸽专用疫苗等;二是政府牵头,联结养殖企业、养殖场(户)等主 体,积极为科研院所研究提供疫病诊断、抗体检测、临床用药等支持,提升鸽疫病诊断准确率和疫苗有效率,进而制定鸽业绿色、健康、安全、有操作性的具体 防疫方案;三是不断优化群养、混养养殖模式,尝试分群养殖、隔离养殖等,降低非典型、混合疫病发生的概率;四是养殖人员开展疫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疫病防治意识,推动鸽养殖过程疫病防控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从源 头降低鸽疫病发生的风险。

  3.促进鸽产品创新与推广,刺激消费市场新需求

  在大食物观背景下,从供给侧促进鸽产品的创新,以新供给刺激消费者产生新需求,新需求再刺激供给增加,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蛋奶食品,增加食物总量,也可以推进肉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当前传统制作鸽肉和鸽蛋方法基础上,不断探索即食制品、风味制品、功能性制品,如预制菜、保健品、休闲零食等的开发,满足老中青多层级消费群体多元化消费需求。二是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平台 和冷链物流,销售鸽肉、鸽蛋半成品,实现线上线下双路径销售,扩宽产品供给 路径,扩大鸽产品消费范围。三是借助多媒体、短视频、电视、报纸等多平台, 加大鸽产品营养价值、文化价值、食用价值科普,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接受鸽产品。(本文有删节)

  作者: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乡村振兴研究基地
鞠浩然,刘 芳,何忠伟,康海琪

  编辑:岳含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