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昆虫蛋白产业发展新机遇

抢抓昆虫蛋白产业发展新机遇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昆虫蛋白产业分会秘书长 胡建党

  近日,国务院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商品加征10%-15%关税,预计将导致饲料豆粕期货价格在短期内上涨,对饲料行业成本端造成一定压力。然而,这一变化也为多元化原料替代,尤其是昆虫蛋白等新型资源,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昆虫蛋白产业如何突破现有困境实现快速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大豆加征关税对豆粕期货价格的影响

  短期:价格上涨压力增大

  鉴于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高度依赖(超过80%),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将直接增加进口成本。豆粕作为大豆压榨的主要副产品(出粕率约80%),其价格与大豆成本紧密相关。短期内,若南美(如巴西、阿根廷)大豆供应无法迅速填补缺口,豆粕期货价格可能面临快速上涨的压力。饲料企业的囤货行为以及资本市场的投机活动,可能进一步加剧价格波动。

  中长期:价格稳定机制逐步形成

  为缓解压力,中国已提前布局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2023年巴西已占中国大豆进口量的70%。此外,通过释放储备、扩大从俄罗斯及非洲的大豆进口,以及政府可能出台的政策调控措施(如抛储、补贴饲料企业等),有望平抑价格,避免产业链成本剧烈传导,促进市场长期稳定。

  昆虫蛋白的替代机遇:从边缘走向主流

  政策驱动下的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豆粕价格的上涨(每上涨10%,饲料成本约增加3%-5%),昆虫蛋白(如黑水虻、蝇蛆)以其高蛋白含量(40%-60%,与豆粕43%-48%相当)和氨基酸平衡优势,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替代品。农业农村部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的意见》,首次提出探索昆虫蛋白等资源饲料化利用途径,标志着昆虫蛋白产业化进程的正式开启。湖北省的政策方案也显示了政府对昆虫蛋白作为非常规蛋白饲料的重视,政策体系正逐步完善。

  替代潜力与市场前景

  据测算,若昆虫蛋白在饲料中替代5%的豆粕(基于2023年全国豆粕消费量7000万吨),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万吨,对应产值超过500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昆虫蛋白的发展困境与突破策略

  主要困境

  高生产成本:饲料转化率有待提高,如黑水虻转化1吨餐厨垃圾仅产150公斤鲜虫,烘干后蛋白得率约15%,且能耗与人工成本占总成本40%以上。规模化生产瓶颈限制了成本降低。

  市场接受度挑战:消费者存在心理障碍,饲料端养殖户则担忧昆虫蛋白的适口性和安全性。同时,昆虫蛋白作为饲料原料的卫生标准和检测方法尚未统一,限制了其大范围推广。

  技术成熟度不足:种源退化问题影响黑水虻生长速度,长期近亲繁殖导致下降10%15%。昆虫蛋白深加工技术(如脱脂、脱几丁质)的不稳定性,影响了产品纯度(食品级蛋白粉纯度要求超过90%,目前仅为80%)。

  突破路径

  技术创新降本:通过基因育种选育高蛋白、快生长的昆虫品种,并利用智能化养殖技术(如AI温控、机器人分拣)降低人工成本。

  政策支持与标准化: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推动纳入饲料原料目录,推动黑水虻、蝇蛆、黄粉虫等品种进入《饲料原料目录》,允许在畜禽饲料中按比例添加。建立昆虫蛋白收储机制,参考粮食最低收购价,设定昆虫蛋白保底价,稳定养殖户预期。同时完善卫生标准和检测方法,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

  市场教育与示范应用:在饲料端与龙头企业合作,验证昆虫蛋白的增重效果与经济效益;在食品端,推动昆虫蛋白进入新食品目录,开发如“昆虫蛋白肽运动饮料”产品,减少消费者心理抵触。

  循环经济模式创新:推广“城市餐厨垃圾/农业废弃物-昆虫养殖-有机肥还田”的循环模式,通过垃圾处理补贴对冲养殖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昆虫蛋白产业: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预计在未来5年内,昆虫蛋白有望实现饲料领域10%的替代率,成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企业应紧跟政策导向,重点布局黑水虻、蝇蛆等成熟品种,抢占规模化养殖与深加工技术高地,共同推动昆虫蛋白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编辑:岳含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