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集体死亡 幼虫病是罪魁祸首
1972年的一个上午,28岁的路桥横街养蜂大户罗天荣紧锁着眉头,站在成排的空蜂箱前。他养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土蜂)感染了囊状幼虫病,经过几个月的挣扎后集体死亡,只剩下了变黑的蜂巢。
30多年后,这一幕再次出现:去年10月以来,由于感染了囊状幼虫病,罗天荣养的50多箱蜜蜂49箱已经发病。因为缺少有效治疗,剩下的中蜂只能慢慢感染等死。
中蜂5个月死亡了一半
30多年前的蜂群集体死亡事件,让罗天荣痛心地放弃了养殖中蜂。2002年,罗天荣和几位邻居重新开始养殖中蜂。可是千防万防,中蜂还是染上了可怕的囊状幼虫病。
重新发现染病的中蜂,最早是在去年10月。
3至4日龄的中蜂幼虫最先发病,蜂框内的蜂巢颜色开始变得异样地黄。幼虫死亡后,形成一个个白色的囊状物,然后慢慢地整个蜂巢变黑。
发病后的短短几个月内,蜂群数量大量减少。罗天荣等养蜂人使用病毒唑、青霉素、土霉素等药物治疗,还从网上查资料,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见效。
目前,路桥横街镇的100多箱中蜂,一半以上因为该病死亡,剩下的50来箱中蜂还能存活多久,养蜂人都说不清。“病发得厉害,十几天后很可能就死完了。”养着30箱左右中蜂的陈亨乾说。
囊状幼虫病是罪魁祸首
“是幼虫病。”罗天荣自去年看到第一颗白色囊状物便断定病因了。
他说的“幼虫病”,全名叫中蜂囊状幼虫病,又叫“烂子病”,是一种恶性病毒传染病,在我国中蜂中普遍发生,破坏性极大。按民间说法,这种病毒能存活15年之久。也就是说一旦发病,这片地区15年内,都不能再养蜂。
中蜂囊状幼虫病由幼虫病病毒引起,病毒在成蜂体繁殖。通过工蜂的饲喂活动,随食物进入幼虫体内,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严重。
“上世纪70年代全国性地爆发了这种病,之后二三十年中,中蜂数量急剧减少。我们打电话给农业部门求救,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如何有效治疗,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病何时才能控制住?”陈亨乾担忧地说,“中蜂产的蜜特别纯,由于数量少,市场价160元/公斤都买不来。再这样下去,土生土长的中华蜜蜂就可能濒危了。”
专家:目前无有效治疗药物
养了这么多年的中蜂,最让罗天荣关心的是这些生病的蜜蜂,用什么办法能让它们逃过一劫。
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杨启武告诉记者,在台州,养中蜂的人很少,基本都是民间养殖,市畜牧兽医局没有专门研究过。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还没有什么有效治疗药物,若中蜂集体死亡,肯定会对当地一些与中蜂匹配的植被授粉造成影响。因此,对于囊状幼虫病,最重要的还是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