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的养殖前景及经济价值
蝗虫营养丰富,肉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在民间具有 “旱虾”、“飞虾”的美称,营养价值极高,是各国人民的喜食佳品。经专家分析测定:蝗虫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还含有维生素A、B、C 及磷、铁、锌、锰、钙、铁等成份。
蝗虫体内营养成分的结构比畜、禽类更合理。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氨基酸含量相当丰富,比鱼类高出1.8~28.2%,比肉类、大豆都高;尤其含丰富的甲壳素。甲壳素被誉为继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之后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是人类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
蝗虫的药用价值
蝗虫富含三磷酸腺苷、辅酶、昆虫激素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止咳平喘、解毒、透疹等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疹出不畅等,外用可治疗中耳炎。
霜打过的蝗虫治菌痢、肠炎等。
据《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咳嗽、气短、破伤风、小儿惊风、急慢惊风、麻疹不出、发热、哮喘、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降压减肥、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长期食用还有止咳平喘,滋补强壮,健脾运食的保健功能,并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蝗虫含有丰富的甲壳素,能使体内毒素得以排除,达到排毒养颜的功效。,
蝗虫药用治病良方:
1.蝗虫焙干,研末,每次服3g,一日三次,用酒送服,治疗破伤风,〈本草纲目拾遗〉用砂糖和服,治小儿惊风,皆取本品治痉挛、息内风,但均属治表(缓解症状)之法,宜于治本对因的药物配用。
2.蚂蚱钩藤汤,用蝗虫10头,钩藤15g,薄荷10g,加水煎服,来源于〈百草镜〉本方取蝗虫,钩藤息风热,用于惊风发热,抽搐痉等。
3.蚂蚱汤,蝗虫30头,加水煎汤,分3次服,来源于〈本草纲目拾遗〉本方专取蝗虫止咳降逆,平喘,用于百日咳,咳嗽气急,连连不已。亦可用于支气管炎哮喘。
蝗虫的其他价值
蝗虫是各种家禽、家畜的高级饲料,而且它也是饲料厂极好的蛋白原料。
古时,我国人民就已将其做饲料或肥料。《治蝗全法》记载,“蝗断可饲鸭,又可饲猪。山中有人畜猪,以蝗饲之,其猪初重二十斤;食蝗旬日,顿长重五十余斤。”《捕蝗考》记载,“蝗烂地面,长发麦苗,甚于粪壤。”
将蝗虫制成干粉,其蛋白质含量为64%,脂肪含量低,每100g中氨基酸含量高达16g,可全部或部分代替鱼粉喂养畜禽。采得蝗虫后,用开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粉碎后即可加入饲料中喂养畜 禽,也可用活虫喂养家禽。
蝗虫还可以做成标本,以供各大学进行昆虫课教学。
蝗虫的食用方法
我国食用蝗虫也历史悠久,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共记载了食用和药用昆虫76种。古代蝗区人民,结合治蝗将捕到的蝗虫作为食品,经腌制、晒干或油炸后在集市上出卖,名为“蝗米”、“旱虾”。迄今,蝗虫仍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农村儿童捉来蝗虫后,将其埋进烧饭的灶膛,利用熄火后的余灰炙烤片刻后扒出,外焦里嫩,香酥味美。天津、北京两地,人们有吃油炸蝗虫的习惯,名曰“油炸蚂蚱”。
菜肴名称: 天鸡虾排(蝗虫)
原料: 蝗虫10一20只,鲜基尾虾12只
调料: 色拉油、鸡蛋、面包屑、料酒、味精、吉士粉、淀粉、生姜、盐。
烹饪方法:
(1)蝗虫去掉翅,伸水捞起,放人钵中加姜片、盐、料酒腋渍10一20分钟。
(2)基尾虾去头及身壳(尾部壳留用),洗净用刀从虾头部片至尾部,用刀背略轻辗,放入钵中加盐、料酒、吉士粉、淀粉、鸡蛋拌匀后放入面包屑中,使虾两面沾匀。
(3)将腋渍好的蝗虫下150℃油温中,炸至枣红色捞出,再将虾排放入油中炸至金黄色捞出,一起装盘点缀上桌。
菜肴特点: 色泽美观、香酥适口。
蝗虫的加工
目前中国和世界各国在食用昆虫的加工逐步的向现代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蝗虫的加工可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按保藏方式可分为罐头食品、脱水干食品、腌渍食品(盐和糖腌、酱和醋渍等)。烟熏食品,焙烘干食品等。
按照虫体形态是否发生变化可分为原形昆虫食品(如油炸昆虫、糖水昆虫罐头、昆虫蜜饯等)。整形昆虫食品(如昆虫面包、昆虫饼干、昆虫糖果等)和隐形昆虫食品(如虫酒、虫茶、虫饮料、虫油、虫酱等)。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昆虫食品的种类也日趋增多,还可以发展了昆虫蛋白食品和氨基酸保健食品。这为食用范围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