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特色产业打开乡村“致富密码”
“农民不耕田,农机过冬眠,夏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这是过去对农民一年生活的写照。如今,农村的“冬闲”正被“冬忙”代替。近日,在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佃户屯街道吴店社区的一处黄粉虫养殖基地里,村民们忙而有序。室外寒气袭人,养殖大棚里却温暖如春,人工养殖的黄粉虫沙沙作响,正以“听得见的速度”成长。
走进大棚,可见一排排标准统一的盒子整齐摆放,盒子里密密麻麻的黄粉虫通体晶莹透亮,在麸皮里上下翻爬,十分有活力。养殖户张华楠是一名“90后”,一大早,他就到大棚内查看黄粉虫的活动情况,调节温度、湿度条件,喂食麦麸、菜叶。
“我们这个黄粉虫养殖基地成立于2021年,共有8个大棚,养殖规模5万盒左右,主要销售到青岛、日照、威海等沿海城市,经过进一步加工再出口欧美市场,年销售额在七百万元左右。”张华楠说。
黄粉虫是一种优良的饲料昆虫,具有高蛋白、高营养、易于饲养和繁殖等特点。过去,由于养殖户缺少经验、经营规模小、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产量效益低,养殖户积极性不高。近几年,随着我市不断发展特色养殖,牡丹区、鲁西新区、定陶区、鄄城县等多地都建设了黄粉虫养殖基地,推动黄粉虫养殖规模化发展,小小黄粉虫成为农户发家致富路上的“黄金虫”。
黄粉虫不仅市场价值高,在循环农业中也可扮演重要角色。“我们养殖的黄粉虫有30%用于水溶性肥料的生产。”狮克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孟伦说,“添加了黄粉虫的水溶性肥料,吸收率高、低碳环保,且有利于土壤改良。目前,我们研发了130多款产品,能适用于不同农作物,年产2.7万吨,远销全国各地和部分海外市场。”
农业废弃物是困扰农户和影响环保的一大难题,狮克农场利用黄粉虫每年能消耗各类农业废弃物430多吨。“这些都是出现问题、有残次、不能流通到市场上的萝卜、南瓜,经过加工后可以喂养黄粉虫。”孟伦说,“添加了黄粉虫的水溶性肥料可以应用到各种设施农业中,农业废弃物又被黄粉虫消耗,这样就实现了生态循环。”正是得益于这种循环理念,以狮克农场为依托打造的“山东菏泽虫菜循环农业科技小院”,入选了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名单。(本文有删节)
编辑: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