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秋季弃巢不可忽视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爱采零星蜜源。以蜂促农,利用蜜蜂从自然界获取较多的蜂蜜和花粉,当有充足的储备时,便可从中取其盈余,因此在中蜂管理上,当自然界提供的饲料来源不足或气候条件不适宜蜜蜂出巢采集时,必须补饲。我县秋、冬季蜜粉源少,加之秋雨连绵不断,若管理没有跟上,致使中蜂弃巢,对养蜂生产的发展极为不利。中蜂秋季弃巢不可忽视,秋季管理措施必须跟上。
1 弃巢状况
据对仪陇县金城镇龙泉村二社、华堂一社、北台二社 1991~2011 年调查统计:春季养中蜂 185 群,到秋季中蜂弃巢 133 群,占养蜂总群数的 71%。其中活框饲养中蜂 160 群,985 框蜂,平均每群 6.15 框蜂;旧法饲养中蜂 25 群,蜂群群势都比较旺。经过夏季到秋季,活框养中蜂剩 156 群,589 框蜂,平均每群 3.68 框蜂。到阳历 10 月上、中旬,特别是秋雨连绵,雨后转晴 2~3 天,午后 1~4 h,蜂群弃巢极为严重。1991 年 10 月 5 日笔者饲养中蜂 15 群,一次弃巢 14 群,占蜂群数的 91.3%;1992 年 10 月 8~15 日,养中蜂 20 群先后弃巢 14 群,占蜂群数的70%。2011 年龙泉二社李蜂友新法饲养中蜂 4 群,秋季弃巢达 100%,华堂一社李蜂友和台北二社罗蜂友旧法养中蜂 25 群,到秋季弃巢 20 群,弃巢达 80%,给养蜂人造成了严重损失,形成“年年购蜂,年年无蜂养”的局面。
2 中蜂秋季弃巢的原因
当地中蜂群秋季弃巢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蜂群搁置不当,坐南朝北,整天在露天被日晒、风吹雨淋,又离地面低,雨后箱内潮湿,蚂蚁、蟑螂、胡蜂危害极为严重,致使中蜂群终日不安。
(2) 严重缺蜜无子:弃巢中蜂 133 群中,缺蜜无子蜂群 121 群,占弃巢中蜂群的 90%以上。说明饲养管理工作没有跟上,使蜂群处于饥饿状态,失去了恋巢性。
(3) 中蜂群内巢脾陈旧,巢虫在脾上危害严重,破坏了蜜蜂居住、繁殖后代的场所。秋季中蜂咬毁黑、旧巢脾的现象严重,中蜂清巢能力差使巢虫滋生危害。
(4) 群势弱,抗逆性差。秋季昼夜温差大,中蜂弱群不能保持群内的正常温度;活框蜂箱容积大,调节巢温能力差,加之秋雨连绵,外界缺蜜粉,致使蜂王停产,无幼虫脾,使蜂群失去了恋巢性。
(5) 机器震动,蜂群检查过勤,使中蜂群没有安静的生活环境,蜂群骚动不安。
3 如何防止中蜂群秋季弃巢?
中蜂群秋季弃巢是它的缺点,既增加了管理工作上的麻烦,也给养蜂者带来损失。因此掌握中蜂群秋季弃巢的规律,探索控制弃巢方法极为重要。中蜂本来具有强烈的恋巢性,也有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绝不会轻易弃巢。但是,中蜂的适应能力不足,当中蜂群对不利因素无能为力时,恋巢性就随即消失,蜂群由正常的生活转入到为弃巢作准备,工蜂情绪消极:侦查蜂寻找新居,守卫蜂放弃守卫;工蜂甚至进行破坏性的咬脾,蜂王因得不到食物而停产。中蜂弃巢时,巢门前无守卫蜂,出入的蜜蜂常在巢门前徘徊;开箱检查,工蜂有的受惊而慌乱离脾,有的拼命吃蜜,蜂王腹部显著缩小,巢脾枯燥破烂,巢虫上脾吐丝结茧,无卵虫脾。
如何预防中蜂秋季弃巢?我认为加强中蜂群的饲养管理是关键,饲养强群,在蜂箱摆设上应按地形地物尽可能分散排列,场地应坐北朝南,避风向阳,地势宜高不宜低,蜂箱体应离地面 40~50 cm。防止蚂蚁和蟑螂、胡蜂危害。只要及时改进不利蜂群生存的条件,蜂群弃巢是可以避免的。蜂群无震动,少开箱提脾检查,勿使蜂群受惊,才不会影响蜂群发展。中蜂喜爱新脾,“新脾蜂旺,旧脾易逃”。有经验的养蜂者,做到一年两新,即新王、新脾,新王比老王产卵力强,能维持大群。巢脾质量优劣,育虫代次直接关系到蜂群的盛衰存亡。缺蜜的蜂群可利用中蜂的恋巢性,先补以蜜粉脾,再补子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