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皮毛市场如何调整?
笔者得到消息称在山东养殖户比较密集的临沂地区,貉子的价格已经狂降到40——60元,蓝狐皮的价格也仅有几十元。这样的超低价格将严重影响从业者的积极性和信心,笔者(赵占强)就当前的低价问题咨询了中国著名皮毛兽养殖研究专家——吉林省中国特产研究所研究员郭永佳老师,郭老师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山东省作为中国皮毛兽产量的领头羊,应该对当前的市场进行调整,尤其是过去的岁月里,皮毛兽养殖业过分的提倡养殖长毛类皮毛兽,忽略了短毛类皮毛兽的成长和发展。针对未来的流行趋势,山东省要加强短毛类皮毛兽代表——水貂的养殖力度,扩大优种貂的养殖数量,提高商品皮的品质,以换取最大的产出效率。另外,他还介绍,水貂养殖场一定要注意种源、环境、饲料、管理等等综合因素,避免人为因素使得养殖效益下滑。
据网友透露,山东省文登市侯家镇的水貂养殖户已经进行了产业调整,砍掉了40%——50%的标准貂,上马了彩貂,这为今后山东省的水貂产业奠定了最大量的种源基础。笔者也一直提倡发挥山东省沿海海岸线长、渔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优先发展水貂产业,兼营狐皮和貉皮,使山东省领导中国皮毛兽产业的发展趋势,从整体上提升山东省的层次竞争实力。
在此间笔者提出,山东省应该放弃一部分貉子的养殖,在貉皮质量和天然气候上我们都无法和河北省唐山以及东三省的貉皮相竞争,我们过多的留恋貉皮快乐的过去,以致形成了貉皮低价时拼命的降低生产成本,算计貉皮的生产成本已经成为我们山东省皮毛兽从业者的一项日常工作。恶性循环的怪圈使得山东貉皮的品牌受到了最大的伤害,貉子价格落到40——60元,也就变得很正常了。
对于山东的兔业,着力发展肉兔和长毛兔,辅助养殖彩色獭兔,山东具有其它养殖肉兔省份不可比拟的出口优势,通过其销售渠道使产业格局良性化。长毛兔从业人员众多,信息掌控力强,养殖技术成熟,可稳步前进。由于獭兔在山东的发展已经具有时间长的特点,獭兔兔场应加强规模化,多色彩化的发展的低风险之路。
山东省的皮毛兽产业不是一个封闭的个体,它需要融入中国皮毛兽发展方向当中去,并且也要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和合理的产业格局,精简不是倒退,而是通过调节使得效益及品牌有更大的彰显力。领导潮流就要有超前的思维和勇气,山东人并不缺少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