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动物主要传染病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程世鹏,吴威,闫喜军(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市左家镇 132109 )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市场对裘皮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消费模式也转向多元化,人们将裘皮制品的主要御寒功能转向了装饰品,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促进了毛皮动物饲养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水貂饲养数量达 800 万只,狐狸饲养数量 1000 万只,貉饲养数量 200 万只,年产值可达 40 亿元。现己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奔小康,拓宽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我国水貂饲养己有多年的历史,狐貉饲养起步较晚,但目前毛皮动物饲养业发展迅速,出现了集约化、规模化饲养,万只以上饲养场到处可见。我国毛皮动物市场大,流通渠道多,再加上基层防疫队伍力量薄弱和防疫监测工作不力;频繁引种和倒种及其动物产品数量越来越多,由于配套措施不健全;饲养设施简陋,饲养管理粗放,饲养技术不普及,疫病防治观念淡薄,一些饲养场“重治轻防”等,导致了我国毛皮动物主要传染病流行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毛皮动物主要传染病有水貂犬瘟热,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和水貂阿留申病;狐貉犬瘟热,狐貉细小病毒性肠炎,狐传染性脑炎,貉传染性肝炎和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等。世界各毛皮动物饲养国家多采用疫苗免疫接种控制毛皮动物主要传染病.水貂阿留申病灭活疫苗处于试用阶段,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病应用灭活疫苗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我国毛皮动物主要传染病仍然是犬瘟热,细小病毒性肠炎和传染性脑(肝)炎。近年来,虽然广泛应用疫苗进行了免疫接种,但这几种主要传染病时有发生。下面对毛皮动物主要传染病免疫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制措施。
1 疫苗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1.1 质量不良
目前,国内生产毛皮动物疫苗的厂家很多,虽然各厂家生产的方法大同小异,但毒种的来源不同,有的厂家对该病毒缺乏了解,对病原的特异性、毒种的免疫性等未做过系统的分析。毒种背景材料不详,导致病毒的免疫原性差,病毒含量不够,有的生产厂家不具备生产毛皮动物生物制品的条件,质量无法保证,如冻干不好,失真空;制苗鸡胚非 SPF 胚,可能含有外源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油水分离等。因此,免疫效果不理想,导致免疫失败。
1.2 运输不当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疫苗是犬瘟热弱毒疫苗和狐脑炎弱毒疫苗,这两种疫苗均需低温保存,运输需要保温措施,但有的厂家运输不加保温设备,疫苗在常温条件下保存时间过长,致使疫苗效价降低,造成免疫效果不佳。
1.3 保存环境
病毒疫苗的稳定性是由贮藏期间病毒抗原“完整性”损失率决定的,活疫苗的稳定性与感染滴度保护相当。总体上讲,温度、超出生理学限制范围的 pH 、有机溶剂、反复冻融、一些防腐剂和灭活因子以及光等因素对疫苗的稳定性都有副作用。另外, CD 冻干苗的贮藏期间湿度的变化会影响病毒的感染滴度,增强稳定性的方法是排除或中和副作用因素的影响,疫苗保存条件不良,致使疫苗效价降低,影响免疫效果。
1 . 4 免疫程序不合理
1 . 4 . 1 母源抗体干扰 新生毛皮动物仔兽总的IgG循环抗体水平低(母源抗体水平的 3 % ) ,但吃初乳后则迅速升高( 15 天后可达到母源抗体的 65 % ) ,初乳抗体的传送是暂时性保护仔兽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高滴度抗体的怀孕母兽传递给仔兽的母源抗体的平均滴度为 1 : 7 ~ 1 : 16 ,可抵抗强毒的致死性感染。通常认为母源中和抗体滴度大于 1 : 20 时,仔兽能免受强毒的攻击,但这个水平的抗体也能中和疫苗病毒并对接种的疫苗存在封闭效应,所以,母源抗体一方面对早期抗病毒感染有利,另一方面又干扰疫苗免疫。另外,高滴度疫苗能快速激发存在母源抗体的仔兽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并保护它们免受强毒攻击。
1 . 4 . 2 联合疫苗的不合理使用 多价疫苗的使用可产生持续时间很短的淋巴细胞抑制,但多价疫苗被证明是有效的。如果联合的不科学,不同疫苗病毒的相互干扰,将造成免疫失败。
1 . 4 . 3 二次免疫时机不对 二次免疫时间掌握不准,免疫时间间隔过长,出现免疫空白期,易引起免疫失败。
1 . 5 疫苗选择使用不当
免疫接种途径不正确,毛皮动物疫苗多数应皮下注射,不应采取饮水免疫等;免疫操作不合理,人为因素引起,造成技术性漏注,使用过期疫苗等。
1 . 6 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学说
动物机体免疫系统都存在独特型抗原决定簇,并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当接种疫苗的剂量适合时,刺激机体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发挥免疫作用;当接种疫苗的剂量不足时,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出现低剂量的免疫耐受,使免疫失败;当接种疫苗的剂量过高时,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出现高剂量的免疫耐受,造成免疫麻痹,使免疫失败。
1 . 7 病毒和药物干扰
细小病毒的间接感染降低了对 CDV 预防接种的免疫反应水平,原因可能是 CPV 刺激产生了干扰素并阻断了疫苗病毒的复制或产生免疫抑制,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对疫苗免疫均有影响,特别是氯霉素或四环素等广谱抗菌素,在疫苗免疫期间的不合理使用。
1 . 8 免疫抑制因素存在
动物机体本身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体温升高到 39 . 6 ℃ ,导致 CD 疫苗免疫失败,原因可能是在如此高的体温下抑制了病毒的复制,产生了免疫抑制。
1 . 9 抗原变异与基因型的不同
犬瘟热病毒( CDV )只有一个血清型,但 CDV的种间传播、病毒的不断变异和不同地域来源,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有差异,不少学者推测其基因具有多样性。因为他们证明当前正在流行的野毒株与标准的 Lederle 、 Convac 、 Rockborm 、 Onderspoort 等疫苗株的抗原性、 CPE 类型、毒力等生物学特性都不同,中国的 CDV 野毒株与日本、北美洲、西伯利亚和欧洲的野毒株都互不相同,也均不同于标准疫苗株。 CDV 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变异可能导致疫苗接种动物的保护力差而发病,因此, CDV 的变异以及可进行跨宿主传播是 CD 流行的重要因素。 Mori 等证实,新分离的 CDV 毒株与疫苗株的抗原性不同,与处于病毒表面的包膜蛋白存在变异有很大关系,使 CDV 疫苗存在免疫失败现象。
1 . 10 饲养环境被强毒污染
毛皮动物饲养场周围被强毒污染,超强毒株存在,或由接种人员和接种工具带入强毒病原,动物接种疫苗前己处于潜伏期,导致免疫失败。
1 . 11 管理原因
免疫指导工作落后,疫苗市场经营管理混乱,责任心不强,饲料污染等。
2 采取的防制措施
2 . 1 把好引种关
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从清净地区选择优良健康动物引种,注意是否接种过疫苗,未接种疫苗要先行接种疫苗,再进行引种;引进种兽要进行隔离观察,不能直接混群饲养。
2.2 正确选择疫苗
目前国内有多家单位生产毛皮动物疫苗,疫苗质量参差不齐,质量无法保证,应选择信誉度高,国家科研单位研制生产的疫苗,如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经济动物生物制品 GMP 车间研制生产的毛皮动物疫苗,该车间是农业部批准的我国唯一的特种经济动物生物制品 GMP 车间,是我国最大的毛皮动物生物制品生产基地。
2 . 3 合理运输和保存疫苗
毛皮动物弱毒湿苗必须在保温的条件运输,灭活疫苗在运输的过程中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温度不能过高,尽量在 12 小时内运到目的地,否则易造成疫苗效价降低.长期保存毛皮动物犬瘟热、脑炎等弱毒湿苗必须在–20 ℃ 条件下,但不能超过保存期,同时注意周围环境避免不利因素影响。
2 . 4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
毛皮动物场地建设要合理,布局要符合兽医卫生防疫要求,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饲料要全价,饮水要清洁.完善卫生消毒制度,积极采取措施,保证饲养场内的环境卫生,避免或减少动物群与病原体接触及病原的扩散,使饲养场周围不存在强毒。
2.5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根据机体的抗体水平,调整免疫水平;适时接种疫苗,避免母源抗体千扰,有条件的饲养场进行仔兽母源抗体监测,依据母源抗体水平接种免疫。一般情况下,每年应在种兽配种前和仔兽分窝后 3 周进行两次预防接种,水貂每只接种犬瘟热弱毒疫苗 lmL 、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 lmL ;狐貉每只接种犬瘟热弱毒疫苗 3mL 、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 3 mL、脑(肝)炎弱毒疫苗 lmL ;也可应用狐犬瘟热、细小病毒性肠炎和脑炎三联弱毒疫苗,均为皮下注射,同时同场饲养的犬要接种犬瘟热弱毒疫苗,每只接种 5mL .
应建立全国毛皮动物主要传染病监测、防疫体系,制定毛皮动物主要传染病的防疫规范,逐步建立毛皮动物无规定疫病区,保障我国毛皮动物饲养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