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动物毛被脱换顺序
覆盖在动物体表的毛称毛被。由不同形态的毛纤维按顺序和层次排列而组成。毛皮由定向毛、针毛、两型毛和绒毛构成。毛纤维生长到一定时期逐渐脱离毛囊,继而被新毛所取代,此称换毛;毛绒脱换按一定部位顺序进行,此称换毛序。
春季换毛序,通常是从头、颈和前肢开始,然后沿两肋、腹部进而扩展到背部,臀和尾部最后脱换。新生夏毛也是按此顺序而生长。毛绒脱换期间出现色素沉积,皮肤色泽由粉红色转为青灰色。
秋季换毛顺序,恰与春季换毛序相反,先从尾、臀部开始,逐步向前扩展到躯干,最后到四肢及头部。新的冬毛亦按此顺序生长。尾臀部最早脱换,但成熟最迟。皮肤色泽随着毛绒生长成熟由青黑色转为青白色。
不同种类的动物换毛顺序亦不相同,各种动物有它特定的顺序。狐的毛绒脱换则从腿和腹部开始,由头部向臀部扩展。赤狐春季换毛明显,而秋季换毛仅长出绒毛,使冬季毛被增厚。
不同动物毛绒成熟日期不一致。在陆生毛皮动物中紫貂冬季毛绒成熟最早,11月上旬已长出丰满而柔软的冬毛,水貂在11月中旬成熟,貉与水貂相似,狐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北极狐要比其他狐晚15天左右。
毛皮动物的毛绒成熟日期受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等因素影响。光照时间的改变对毛绒脱换及成熟产生很大的影响。春季延长光照,可使冬毛提前生长。资料表明,从7月下旬开始模拟北纬50°秋分后光照变化规律,实行人工控制光照,可使水貂冬毛提前一个月成熟。近年来,随着毛皮动物饲养方式向集约化转变,新型遮光材料的出现,为人工缩短生产周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