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赚钱的并非特种养殖
近年来,野猪、野鸡、鹧鸪、肉食犬等特种养殖品种纷纷走进农村,给农民带来不少“实惠”。但面对日益热闹的特种养殖业,人们更应冷静思考。
特种养殖业是常规养殖业的补充,处于相对次要地位。但农民普遍存有一个误区,即把特种养殖看成迅速致富的捷径,加上一些媒体过分炒作,致富心切的农民很容易“误入歧途”。遇有新品种往往一哄而上,盲目引进,忽略专业知识、技术的及时补充。还有不少养殖户采用近亲杂交的方式扩大规模,造成品种退化。-些曾养过貂和鸵鸟的养殖户亲身体验过特种养殖的“跌宕起伏”后说,初搞特种养殖,因为信息闭塞,技术不到位,风险往往很大,有时候还不如大量养鸡鸭来钱快。
业内人士认为,搞特种养殖必须先看准市场。“新、奇、特”本来是特种养殖的三大优势,但若遇突发情况,如前两年非典,消费者对野生动物的“反胃”现象使市场需求大大“缩水”,“新、奇、特”反倒成了绊脚石。
因此,养殖户在发展特种养殖时,一是要有风险意识,再就是要提高市场把握能力。专业人士建议:对于发展特种养殖这一行业,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协调力度,争取让整个行业联合起来,组建行业协会,引导养殖户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这样才能使这一行业更加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摘自《农村养殖技术》
河北省畜牧兽医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