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蚕茧产业的巩固和提高

  “巩固提高,稳步发展”蚕茧生产,是我国多年发展蚕茧生产的方针。按此方针,我国的蚕茧生产应不断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根据国内外的需求稳步发展。不过,该方针已很少有人提及了。目前,全国各地种桑养蚕热情普遍高涨,而茧丝需求却严重不足,分析当前的蚕茧生产状况,重提这一方针很有必要。

  多年来,我国的蚕茧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如果对其现状深入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其很多方面的基础仍较薄弱。例如,有的主产区蚕业规模小,发展难,科技水平低,质量差等状况尚未从根本上逆转;质量检验、监管体系不完善;防灾防病等服务体系缺失;一些产区的良种良法、小蚕共育、省力化饲育、优良簇具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蚕种场的房屋简陋、设备陈旧等问题更为突出。

  由于一些产区对科学养蚕、实施先进技术推广,以及防灾防病、质量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区蚕茧收购全面实行仪评难度大,手估目测仍较普遍,“优质优价,劣质低价”难以切实执行,加之市场无序,毛脚茧、过潮茧等收购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使全国的蚕茧质量有明显提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上述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普遍。西部有的主产区称自己的蚕茧生产“多的不好,好的不多”,并认为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单位经济效益不高,增收效果不明显。

  2005年是近10年来我国丝绸出口量最多的一年。海关统计,这一年真丝全商品(冲抵进口后)出口的(长纤维)折丝量约7.34万吨(含柞丝,下同),而1993年、1994年出口的(长纤维)折丝量分别约为7.25万吨和7.1万吨(还不包括针织服装)。这就是说,2005年出口的丝量与10多年前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或者说基本持平。此外,我国丝绸出口经历了1993年、1994年的出口高峰后,直到2004年前的(长纤维)出口折丝量一直在不到5万吨的低水平上徘徊,起伏也较大。尤其是1998年和1999年的出口折丝量分别只有3.56万吨和3.19万吨左右。这说明,我国要迅速扩大国际丝绸市场份额,大幅度增加出口量是很难的。

  丝绸市场的大小最终体现其消费总量的多少。我们一直主张在增加丝绸出口的同时,要着力培育和扩大其国内市场。但实际上我国的年人均丝绸消费量远低于印度、日本等国家。事实证明,培育和扩大丝绸内销市场也很艰难。

  首先,从消费环节看,近年一些耗丝量较大的产品,为内销市场增添了不少新亮点,但基本上是一些相对耐用的产品。如,人们购买一条蚕丝被可以使用几年,不用每年去更新。就普通百姓来讲,基于生活水平、消费观念和习惯,以及纺织纤维多种选择等因素,购买绸服装的消费者较为有限。此外,高档的丝绸制品,其消费领域狭窄,消费群体很弱。其次,对丝绸企业来说,取得出口订单相对容易,而要建立稳定的内销渠道较难。一般来说,尽管内销比外销获利大,但如果将销售成本、生产稳定性等因素考虑进来,内销利润就远远不及外贸出口了。尤其是国内流通渠道缺少诚信,收款周期长,坏帐多,还有名目繁多的费用,就连融资也是重出口轻内销。这些都影响了企业开拓内销市场的信心和业务的开展。

  丝绸的国际市场需求要大幅度增加较难,去年出口量又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全面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内外销市场,销售还很不平稳。这是当前我国丝绸国内外市场的客观现实。行业整个产业链是否良性运行,大量生产出来的蚕茧出路如何,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就蚕茧生产本身,其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每年还要面对自然(气候)和市场等风险的考验,存在着种种变数。因此,当前重提“巩固提高,稳步发展”蚕茧生产的方针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