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兔、肉兔营养问题分析
我国家兔的营养研究起步于上世纪年代,着重于家兔常用饲料营养成分、安哥拉兔日粮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对指导当时蓬勃发展的长毛兔饲养实践有重大意义。进人年代后营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肉兔、皮兔,特别是近年来皮用兔獭兔的营养需要量的研究。笔者现就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能量需要繁殖母兔不同繁殖阶段和不同繁殖方式的母兔对能量的需求量不同。在常规条件下,较低的能量即能满足繁殖母兔的妊娠需要。李宏、任莉等试验比较了能量对产仔数、仔兔初生重、妊娠期的影响,认为以上能量对其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但不能低于,尤其对那些尚未达到成熟体重的母兔,满足不了其对能量的需要,母兔体增重显著低于其他组。唐良美等、高振华等、任克良等均证实这一点,并认为在泌乳期采用较低能量的母兔的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泌乳力及日龄窝重等繁殖指标显著高于高能组李华芬由于家兔的妊娠期较短,不能象妊娠母猪一样,通过在孕期提高能量水平来促使母猪体重和仔猪初生重增加。
唐良美等在母兔妊娠期采用前低后高的能量水平均出现死胎率高、哺乳期成活率低现象。认为可能是因为营养浓度的改变对胎儿应激所致。而泌乳期和采用频密或半频密繁殖方式的母兔需要高能量。唐良美等用高能量饲料进行试验,母兔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泌乳力及日龄窝重等繁殖指标显著优于低能量组,尤其对降低死胎率、提高泌乳力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故推荐常规水平条件下,母兔日粮的消化能为哺乳期或进行频密、半频密繁殖时,母兔日粮消化能为生长兔影响肉兔增重的最大因素是能量浓度,它直接影响动物的采食量和粗蛋白的供给。能量浓度过低,动物采食量增加,以弥补其不足,这时若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过高,则蛋白质的消耗过大造成浪费,从而影响增重王士长等,、汪平等。
谢晓红等试验认为不同能量水平对日增重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金岭梅等通过屠宰、消化、饲养试验,认为肉兔日增重与沉积净能间存在极显著相关证实了饲粮中能量高低对獭兔采食量有调节作用,并认为高能量有利于饲料利用率的提高,同时能量水平对屠宰性能也有不同程度影响。
祝素珍等报道能量水平对肉兔屠宰率和半净膛重影响不显著但对屠体重、水分、脂肪含量差异、全净膛和眼肌面积影响显著能量水平对兔肉的物理性状影响很小,但对兔肉的化学成分影响很大,其中兔肉的脂肪含量有随着日粮能量水平升高而体内沉积量增大的趋势。
蛋白质能蛋比与氨基酸需要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动物在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繁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满足细胞组织的更新、修补等要求。不同生理阶段和繁殖方式需要的蛋白质水平不一致,母兔在妊娠期较低蛋白质水平日粮即可满足需要,在泌乳期和采用频密或半频密繁殖方式时则需要较高蛋白质水平日粮。
在常规繁殖条件下,李宏等采用同一能量水平研究了蛋白质水平对母兔生产性能的影响,认为各蛋白质水平间日采食量、妊娠天数、产仔数、初生仔兔重差异不显著蛋白水平就能满足需要。任克良等、白云峰等试验报道高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繁殖母兔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
李宏等采用蛋白质水平单因子设计,研究了泌乳期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哺乳母兔生产性能影响,认为粗蛋白质水平组仔兔窝增重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组认为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断奶仔兔数、断奶体重的提高。采用频密或半频密繁殖方式的母兔蛋白质需要在以上水平有利于断奶仔兔数、泌乳力和断奶窝重的提高唐良美、高振华。提高妊娠期肉兔日粮营养水平对母兔繁殖性能没有明显效果,但进人哺乳期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对提高繁殖母兔的泌乳力、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和成活率等效果明显。因此,哺乳期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是提高肉兔、皮兔繁殖性能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马玉胜。
综上所述,在常规条件下,妊娠母兔采用蛋白质水平,在哺乳期和采用频密或半频密繁殖方式的母兔需要提高其日粮蛋白质水平到日粮中粗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分解成游离氨基酸被吸收,在体内作为提供必需氨基酸及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氮源参与体内氮的代谢,但只有蛋白质和非必需氨基酸达到平衡时,才能获得较高的生产性能。张贵林等指出粗蛋白的消化率在适宜的范围内随摄人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李福昌等、雷秋霞等的范围内蛋白水平设置相比,对肉兔日增重有显著影响间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各组间屠宰率、料重比差异不显著试验证实含蛋白质日粮对生长獭兔的日增重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与蛋白质消化吸收分解成氨基酸间平衡有关。
只有达到理想蛋白质比例时提高蛋白质水平对生产性能才有意义,否则造成蛋白质资源浪费。随着日粮中粗蛋白水平的提高,试验獭兔月龄全净膛和皮张面积有随之提高而提高的趋势李福昌等。蛋白质水平对獭兔被毛品质有影响,日粮蛋白质水平不同,被毛密度的增加速度不一,高蛋白质日粮相对低蛋白质日粮在月龄以后被毛密度增加速度显著加快,皮张面积大白云峰等认为影响獭兔毛皮品质的主要因素是粗蛋白质含量,当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为时,生长速度最快,獭兔毛皮质量最好。能量和蛋白质是畜禽营养中两大主要营养指标。
窦如海等试验认为肉兔的生长发育、日增重受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影响。现已证明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日粮中要有合适的蛋能比或能蛋比,如该比例不当会影响营养物质利用效率,导致营养障碍。唐良美等已证明能量与蛋白质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并认为较合适的能朊比为粗蛋白或可消化蛋白。王玉玺等报道生长肉兔最合适的可消化蛋白能量比(生长前期采用,后期用。任家玲认为,能朊时,生长肥育兔获得最佳肥育性能。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只有当各氨基酸比例合适构成理想蛋白质时,氨基酸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业已证实对生长动物而言,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赖氨酸、蛋氨酸。卢艳梅等研究了生长獭兔赖氨酸的需要量,得到两个回归方程日增重日赖氨酸采食量饲料转化率。
结果表明,当獭兔赖氨酸日采食量达时,获最佳增重效果采食量为时,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以平均日采食量计,饲粮赖氨酸水平应为达最佳生产效果。计成等研究了加利福尼亚肉兔含硫氨基酸的需要量,当饲粮含有一氨基酸时,生长兔的日增重和氮存留等指标都获得较理想的结果,饲粮中再提高含一氨基酸的含量对日增重和氮存留量已经没有正作用。
因此推荐加利福尼亚肉兔生长期饲粮中至少应含有一氨基酸。在达到最大生长速度时每日应该进食的含氨基酸,如每日采食量为时,应含一氨基酸。赵国先等研究认为,添加合成氨基酸可降低日粮中个百分点的蛋白质水平。
粗纤维需要家兔对粗纤维的利用率虽低于反当动物和单胃动物马,但在其营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日粮中含有适量的粗纤维对家兔的生长、肠道的蠕动、食糜的通过速度及防止肠炎和肠毒血症、减少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谢晓红等报道随着日粮中粗纤维水平的提高,养分消化率均下降,其中干物质、有机物、无氮浸出物、能量的消化率下降幅度达极显著水平。含粗纤维时,养分消化率极显著低于水平,但粗纤维水平间对养分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赵国成报道,幼兔和妊娠、哺乳期母兔的日粮中粗纤维可适当低一些,但不低于,成年家兔日粮粗纤维素水平可适当高一些,但不宜高于试验认为,在能量和粗蛋白质适宜的条件下,粗纤维含量在范围内,随粗纤维含量增高,獭兔的腹泻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但任家玲报道生长肥育兔的适宜粗纤维水平含量仅为。
冯志华等综述了多篇文章认为,家兔对饲料中的粗纤维的消化利用能力较低,但在构成合理的日粮结构、维持兔的正常消化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合理利用的关键是要在日粮中保持一定的水平,防止水平过低引起的消化机能紊乱,同时又要避免应用水平过高造成营养利用率下降,使饲料利用率及生产性能下降,此外,还应考虑植物纤维的种类、含量和构成不同。在配制家兔日粮时必须考虑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以及粗纤维的消化率。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需要微量元素、维生素在家兔体内需要量极少,但在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是酶活性成分的组成部分,在机体内调控着营养物质的代谢,加速着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繁殖性能,并能强化动物的抗病和免疫功能。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需要量在过去的家兔营养需要表中,虽有推荐,但在国内对家兔营养作用未见系统研究。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工作已有开端。梁鸿雁獭兔为研究对象,探索日粮中水平对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清尿素氮与蛋白质代谢有密切关系,在日粮蛋白质含量稳定的情况下,血清尿素氮下降是蛋白质利用效率增加的结果。本试验显示,当日粮添加量为时,血清尿素氮下降,获得较好生产性能,但以时日增重最高。孟柯音等獭兔为研究对象,在玉米一豆粕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水平锰,试验结果表明日粮锰水平对獭兔日增重、料肉比影响显著,对皮张面积影响不显著獭兔血清活性影响不显著,对心肌组织活性影响显著,且随着锰水平的提高活性增强。
添加锰对獭兔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锰参与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因而表现为促进生长、降低饲料消耗、提高饲料转化率。毛景东等研究了在生长肉兔饲料中添加含量的硒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随饲料中硒含量的升高,日增重显著增高,促进生长发育,能提高青年肉兔的饲料利用率,并推荐饲料为最适添加量。
赵国先等日龄太行山兔进行在含硫氨基酸水平不同的日粮中添加的试验,发现在含硫氨基酸达到需要量的的日粮中添加均能提高肉兔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及经济效益,并且可明显提高干物质和有机物的消化率,但未达显著水平在含硫氨基酸不足的情况下,日粮中添加,对血清尿素氮、血清蛋白相对含量、各内脏器官形态与重量、肝中肝糖元含量及矿物质元素的沉积未产生明显影响,能使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增强,可提高氮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生长。其中以含硫氨基酸为需要量的.
录入:徐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