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养业:风景还将更加美丽

  特养业:风景还将更加美丽

  ——2009年特养行业大盘点

  本刊 张国利 徐海彬

  题记:我敬仰松柏,历经严霜依然苍翠;我崇尚寒梅,傲雪怒放,香飘千里;还有那路边的小草,火烧、脚踩依旧吹又生。在特养行业,我纵然只是“沧海一粟”,也要激起绚丽的浪花,让完美的水韵激荡开去,开去……

  年终岁尾,总结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让自己对自身发展、行业进步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总之应该算一件善事。2009年,特养行业不但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也体尝到了发展中的迷茫,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野猪业:发展迅速,可圈可点

  野猪业在2009年特养行业发展中可谓是一大亮点,在所有特养行业中野猪发展的是最为快速,行业相对规范的品种。这都归功于行业内人士的共同努力。中国特种养殖信息网看着行业发展得如此美丽也很是欣慰——因为在我们组织的行业会议中,野猪企业是最为踊跃,最为关注行业发展的,做到现在确实有许多经验和模式值得经营其他品种的行业朋友借鉴。

  “活”——野猪行业朋友是最为活跃的,在中国特种养殖信息网组织联系会议或日常的联络中,每每有电话总有企业说同行刚来看过,又有哪些新的想法和进展,以及下一步的打算……各位朋友,当你听到这样的回答相信你也会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一个行业要是静的像一潭死水,每每联系都在说等政府扶持,要新的政策,让他人帮忙找买家……把自己的事情都靠给外人,会有大的发展吗?因此,野猪企业的“活”大家要学习。

  “网”——野猪企业是最会结网、最会充分利用一切有利资源的。这一点从我们11月份第七届野猪发展(淄博)论坛的相关活动中就能充分体现出来。在中国特种养殖信息网组织倡导和行业朋友的共同努力下,会上成立了“全国野猪购销联盟”、“华东野猪发展联盟”两个组织,沟通了全国野猪行业的产销和加工各环节。这种网络“合作、协调、共赢”的发展思路难道不值得我们经营其他品种的同仁借鉴吗?

  “实”——踏实、实干、诚实,是野猪行业发展的基石。6年的7次会议,从 “应者寥寥,迷茫重重”、“十字路口,心存彷徨”、“少有新意,老调重弹”、“新壶老酒,困惑依然”、“突出重围,再磨利剑”一直到“走出盲目,确立方向”、“方向明确,继续奋进”,大家不但善于思索,而且勇于发展创新,乐于为行业的发展而“百家争鸣”,善于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历届会议参会人数的增加只是一个表象,更深一层的是大家并没有把自己当做行业的看客,而是迅速消化会议上得到的启示,很好地运用到自己企业的发展当中。同样大家签署的行业自律公约也是行业同仁诚信经营的一个态度。

  鹿业:行业自救,从何做起

  如今,整个鹿业依然低迷徘徊,个中原因除了大的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国外产品冲击等外在原因,行业内朋友应该反思一下,行业发展首先要是自己的“造血”功能的提升,再加政府的“输血” 才能健康发展。中国特种养殖信息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转变思想。思想上必须改变“等、靠、要”思想。努力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从种源、管理、产品研发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摆脱传统的保守思想,树立全局观念。多参与行业活动,多交流,只有行业整体发展了,个人才有前途。

  其次,讲究科学。科学引种,科学管理。种源把控好,后期繁育人工受精技术能够提高优质血统的遗传。管理上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尽量缩小养殖成本。

  再次,做好三个转型工作: (一)茸鹿的选育。将由现在的单纯追求产茸量向优质率发展。(二)鹿品种培育。由单纯的产茸向茸肉兼用品种发展。(三)鹿产品的深加工和系列化。过去我国鹿产品主要是鹿茸,主要出售初级产品,今后应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应重视宣传,引导消费。目前我国消费者整体对鹿产品的消费没有多少了解,外加市场秩序的混乱,影响鹿产品的口碑。造成我国内销市场推广的艰难。因此,若想摆脱目前状态,行业龙头企业应该有所带动,对鹿产品和其食用方法给予引导。

  昆虫:发展不错,困难不少

  蚯蚓:期望整合,做大产业。同其他特养品种一样,销路问题也是朋友们最为关心的焦点。中国特种养殖信息网认为,很有必要搭建一个“信息共享、行业共谋”的实用、有效的平台,让大家结交更多的业内朋友,进而交流总结出更多新的经营模式,拓展更宽的销售路径,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把蚯蚓行业推上稳定、健康的发展之路,最终达到促进行业和从业者的共同收益、共同进步的目的。

  对于昆虫行业,近些年由于食用、饲用、药用等多种价值的体现发展的还算是不错,比如黄粉虫、蝇蛆、土元、蜗牛等品种。但是有个很明显的问题摆在人们眼前,目前这些昆虫的价值没有体现在产品上。行业再大,宣传再好,没有终端产品等于零,更多的精力到后期应该集中到产品研发和终端市场上,只有这样行业才能永久的发展。

  珍禽:行业散局,亟待突破

  肉鸽:南北合作,共谋发展 肉鸽做为珍禽品种中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也是较为稳定。对于肉鸽疾病防控、饲养技术管理与市场行情波动一直是困扰着鸽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何做好营养与保健、疾病防控与治疗及系统的防治服务方案是企业改善种鸽生产性能,确保商品乳鸽质量安全,提高鸽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此外,众所周知,就全国来说南方育种基础好,北方劳动力低廉,养殖成本低。怎么样充分利用这种南北优势进行互补也是企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鸵鸟:转眼内销,多腿走路 在三月份“全国特养行业交流博览会”中鸵鸟品种会议上, “企业要自力更生,转变经营思路,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真正做到有效的‘自产自销’介入内销市场,运用自身力量去化解销路难题。”的观点被行业朋友一致达成共识。全国不少企业自身在做生态养殖农庄,将养殖、生态观光及鸵鸟特色餐饮等相关产品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养殖综合利用价值。这些都成为我们养殖企业可以借鉴的经营模式及发展方向。

  山鸡、鹧鸪、孔雀、鹌鹑、肉鸽、鸵鸟等珍禽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就全国范围来说还是呈现“大群体,小规模”的态势。这样在市场整体竞争中,信息平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谁掌握了最新的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是最后的赢家”,一句话突出了信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目前珍禽养殖业虽然已经步入正轨,但要健康长久的持续发展,掌握及时有效的信息仍是关键所在。

  毛皮业:重整旗鼓,期待辉煌

  经济危机、养殖成本、出口问题的反复发生使毛皮业养殖群体急剧缩减,行业的发展也已经触及冰点。一个时期以来,毛皮市场无论是产品上市量还是价位也都有回暖迹象,毛皮业的朋友应该掌握经济发展规律,理智分析市场,对产业做以调整,希望毛皮业能够再现往日的辉煌。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几点:一是调整心态,增强抗风险能力,要结合整体市场和当地具体情况发展,避免盲目跟风。二是调整结构,重视皮质。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只有养出高质量皮毛的动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三是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保持国外市场份额同时也要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和引导消费。

  另眼看待特养业

  在中国特种养殖信息网与行业朋友的日常沟通、行业会议期间的交流以及负责人企业走访的过程中,和行业人士也碰撞出不少有关企业经营、行业发展的思路:

  广结网络,充分交流 无论是行业会议期间的交流还是会后的走访,养殖、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经营者都应该形成一个网络,这样一来就有利于汇总行业发展的思路,拉近相互间的距离,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开拓思路,多元发展 “不要把鸡蛋同时放到一个篮子里”,一个产业要发展也不能一条腿走路,只有拓宽经营思路,多条腿走路才能发展的更快,更远。

  注重宣传,引导消费 再好的产品,自己比谁都清楚,重要的是消费群体不了解,不接受,这一切等于零。因此,行业要发展,必须选择相应的媒介对消费群体予以宣传和引导。

  寻找终端,适应市场 终端市场是任何一个产品转换成商品的必经渠道,谁撑控终端谁就是赢家。作为特养行业的每一个品种要想立于激烈竞争市场而不败,必须多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将各行业的发展低谷触及冰点,2009年底部分行业已经有了回暖,呈现出“小阳春”气象。后金融危机时代的2010年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在我们所有“沧海一粟”的共同奋斗努力下,特养行业的风景还将更加美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