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东风第一枝
敢为东风第一枝
——2007—2008特种野猪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特种养殖信息网 乔宁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特种野猪行业发展颇为迅速,价格较高,行情较好,市场比较稳定。2007年伊始,在市场转好的强势作用下,炒种现象几乎不见,诚信经营成为行业的主流,许多人安心做市场。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特种野猪行业步入成长期,企业数量和存栏数量不断增加。
中国野猪行业现状
受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的影响,特种野猪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南北不平衡的态势。
由于产品销售市场火爆,导致我国南方的野猪养殖行业发展极为迅速,农户养殖积极性高涨,加工企业众多,产—供—销的生产体系相当成熟。此外南方野猪行业的产品种类众多,涉及医药保健、副食品、肉产品等多个领域。
中北部地区在“炒种误区”滞留太久,商品化程度比南方略低,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户走出“炒种风波”阴影后,养殖积极性明显提高,养殖户、养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滋生,规模虽然比南部、东北部地区显小,但在很大程度带动了中北部地区野猪行业的发展。山东、河北等地的加工企业发展颇为迅速,并结合市场钻研出了连锁加盟等经营模式,发展潜力很大。
我国东北地区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内,以当地森林资源为依托,特种野猪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肉产品加工企业长势良好,产品深加工体系也已完成。这一特色产业正逐渐成为东北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东北特种野猪隆起带的雏形业已形成。
2008年中国野猪产业投资风险与价值分析
越特别的东西越容易失败,当然也越容易发财。
失败是因为太特别,尤其是在养殖量上升后,市场容量却没有扩大,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没有向这方面转变,因而导致养殖投资失败。成功也是因为太特别,具备充分的启动资金,选择优良品种的企业在坚持生产,不盲目跟风扩大存栏量的基础上,面向消费市场研究产品深加工,努力迎合大众消费心里,用“特”使自己实现了创业梦想。
随着加入行业的人数不断增加,有人走了弯路,遭受了损失,就对野猪行业产生了怀疑。其实,特种野猪甚至整个特养行业本身就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合理规避风险是从业者首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特种野猪行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养殖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养殖技术风险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养殖技术,科学合理选种来规避。经验告诉我们,养殖的成功与否,养殖技术风险并不低于市场风险。相对而言,特种野猪抗病能力比其他特养品种较强,养殖难度稍小,但因养殖技术不过关而导致所养动物大批死亡的情况也必须引起重视。稍感安慰的是,近年来,特种野猪行业在养殖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养殖培训中心遍布各地,许多科研院所还专门开设专业课程,这些都为从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极大的减小了养殖方面的风险。
市场风险则要求从业者在经营特养之前,必须吃透市场行情,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十搞九亏。发展特种养殖必须脚踏实地,克服“速富心态”,如果想通过特养“一夜暴富”是不可以的。在高风险的伴随下,特种野猪行业的从业者们必须谨慎,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细致地调查市场容量,销售状况,同行的竞争以及市场销售的众多细节,例如:何时可能出现饱和,何时可能出现滞销等,并以此为根据来决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在经历了一次次市场失败的教训后,特种野猪从业人士认识到,具备了完善的产品深加工体系和广泛的产销渠道,就能把市场风险掌控在自己手中。
说完风险,再说价值。由于特种野猪具有家猪所没有的使用价值,如营养价值更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等,物以稀为贵,所以特种野猪产品的市场开发潜力较大。
特种野猪养殖,现在虽然已有相当规模的存栏量,但由于其市场价格相对较高,还远不能走上平常百姓的饭桌,因而现在的供过于求不是消费不了,而是消费不起,如果野猪的养殖成本、市场价格大大下降,那么野猪产品的消费市场肯定会大大增加。所以从业者只要在降低产品价格,增加产品使用价值方面多做文章,肯定能够扩大消费市场。
中国特种养殖信息网观点与策略
通过多年关注特养的经验,中国特种养殖信息网发现在从事野猪行业的过程中,很多农民朋友(包括一些养殖企业)由于不懂市场运行规律,往往是热闹时上马,冷场时收兵,其间虽然辛辛苦苦,但结果两手空空。中国特种养殖信息网在此为从业者献上几策,希望能起到些许作用。
一、特种野猪业发展策略:
1、因地制宜选项目
野猪养殖业不同于种植业,喂的是“活物”,吃喝拉撒一天也不得耽误。因此,上项目之前,首先要考虑饲料资源是否丰富,成本是否低廉,场地是否具备,交通是否便利,相关卫生安全条件是否符合以及养殖技术基础是否具备等还有就是要考虑产品是否畅销,前景是否广阔。
2、审时度势扩规模
目前,全国野猪行业正处于成长期,野猪养殖已从改革初期的单纯依靠价格提升增收而转为依靠市场调节增收,进入了风险经营阶段。在此形势下,必须审时度势的扩大饲养规模,合理的规避风险,实现增收。
3、多卖少养走高潮
当市场正处于高潮时期时,对产品的需求量剧增,无论种猪还是商品猪,价格都较正常时高。经营者可把需要淘汰和出栏的商品猪在此时集中出售,种猪也可趁此机会高价出售一批。
4、少卖多养转低潮
当市场处于低潮时,市场必然呈现供过于求,售价会比正常时便宜。此时对我妈从业者来说,淘汰、出栏销售量越大,收入相对就越少,如果是亏本出售,亏损也就越多。所以,当产品价格处于低谷时,应尽量减少销售。对于那些必须淘汰和出栏的,可用其销售收入及时地、有选择地购进一些有较高饲养价值的个体,把规模发展起来,待市场高潮来临时谋取可观利润。
5、瞅准规律做市场
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整个特养行业的市场周期都会有上升期、高潮期、下跌期和低谷期四个阶段。
上升期:存栏少,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在利益刺激下,农户养殖积极性高涨,出现养殖热。养殖户大量扩大存栏规模,但因资源较少,不会马上达到高峰。
高潮期:上升期发展的存栏大量成熟,群众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存栏达到高峰,养殖场、加工企业效益继续看好,种猪经济效益低于上升期,肉猪经济效益不定,波动性大。
下跌期:种用、商品用猪的生产均处于高水平,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暴跌,迅速滑入低谷。养殖户补栏不积极,种猪滞销,养殖户由盈利转为亏损,养殖业跌向低谷。下跌期一般经历半年多时间。
低谷期:种猪、商品猪生产均处于最低水平,产品价格开始回升,从而进入下一周期的上升期。低谷期一般为半年时间。
根据市场周期波动性及以上各个阶段利润变化的特点,从业者基本对策应为“众下我上,众上我转,起行抓仔,落行育种,审时度势,适时进退”。
二、特种野猪行业发展之我见
1、认真理解“特”字。野猪肉,不像猪肉、鸡肉等大宗畜产品,而高昂的价格也是其走上普通老百姓餐桌的制肘;其次,养野猪相关的技术配套不成熟,饲料、疾病防控技术基本上是在家猪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特种野猪卖点就是一个“特”字,大规模推广带来市场值下滑甚至丧失和养殖户冀望的暴利本来就是一对矛盾。
2、销售环节做文章。不论是纯种野猪和特种野猪在养殖的过程中南北的差异不大,销售时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北方的商品猪需要养到200斤左右宰杀以卖肉为主,销售到超市及餐馆酒店,还有就是农贸市场 ,其中以销售到超市及餐馆酒店的价格较好。 南方的商品野猪以卖80-100斤的活猪效益最好,一年中可分淡旺季 ,淡季一般是每年的8-12月份,旺季一般是1-7月份。南方的主要市场是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城市。
3、控制成本很关键。为使获得较好的养殖利润,可以在淡季的时候以喂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控制野猪的生长速度,以便错开价格较低的时期。相反,价格较高的时期可以增加精饲料的比例,以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
当然,各地的养殖户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
(录入:张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