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
“道”的本义是指人们所行走的“道路”。经营特养业就像是穿行于特养的丛林,遵循一定的规律在特养“道路”上行走,只有遵循了“道”的规律,才可以找到捷径,到达终点。所以,“道”又借指各种行为体(如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等)运行所遵循的规律,并以此引伸为人们行为处事所遵循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处事方法,组织范式、程序规则以及各种规律。
2008年10月25日,中国特种养殖信息网在正定召开了野猪、鸵鸟两个品种的特养盛会。一时间,诸多他、业内经营云集古城,一场围绕特养风云的论道全面铺开。
沈光默:中国特种养殖信息网顾问、北京鸵鸟研究中心主任
关键语:产品深加工
在技术专题讲座结束后,沈老指出:鸵鸟产业发展到现在养殖技术已经不是最关键的问题,要脱离“炒种”的怪圈,行业发展的关键及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是产品的深加工问题。新时期,新形势下,鸵鸟行业必须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多年来,鸵鸟蛋壳开发一直缺乏创新,众多企业千篇一律的进行着相同的开发模式,重复生产着类似的蛋壳工艺品,这直接导致工艺品价格低廉,档次不高的结果;鸵鸟皮也一直走鞣制、出口的老路,没有真正的鸵鸟皮品牌产品打入市场,且皮制品样式陈旧,品种单一,与国际潮流严重脱轨。沈老提出,企业在加大产品深加工开发力度的同时,必须不断创新,寻找新的开发点,延伸产业链,例如鸵鸟油、毛、骨、血、内脏等产品在保健品、制药等领域的应用等。在新的领域里,鸵鸟产品综合开发可以做很大文章,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墨守成规。
刘福辰:河北大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关键语:苦练内功 扩大内需
刘博士认为,国家的相应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做企业不能一味只靠国家的扶持,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关键还得靠自己苦修内功,在现阶段养殖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转换思维很重要,鸵鸟是高附加值的东西,关键不在饲养而在销售,出口不是鸵鸟产品唯一的出路,国内市场发展潜力也很大。和河北、山东很多企业一样,刘博士的公司就利用各种关系网络在邻近区域建立了多个鸵鸟肉销售点,面向餐饮饭店,设专人负责推销,照样可以获得很大利润。
刘博士提出: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食用鸵鸟肉,普及率正在一点点提高。大家要利用餐饮多元化的特点,逐渐改变人们的传统饮食观念,定会将鸵鸟肉真正的推向百姓的餐桌。
刘文科:河北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
关键语:政策扶持 合作社
河北省养猪行业秘书长刘文科在会上提出:2008经济危机导致猪肉价格起伏,产生周期性波动。国家对此进行了适时的调控。2007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对未来生猪的发展及改善当前生猪产业剧烈波动的局面是非常有效的。虽然目前的这些政策只能称其是短期行为,并未上升到立法的程度,但也足以使同仁发展生产的信心倍增,农户补栏积极性增强。保险与期货的实施降低了养猪生产风险,对保障价格的稳定会起到较大的作用。
刘文科讲到,申请政府扶持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养殖规模、卫生条件、场地面积以及从业资格等是政府必须考虑的客观条件。成立养殖合作社目前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专业合作社可采取“能人”牵头、股份合作等形式,为农民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成立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技术水平低、销售困难等问题,在活跃行业、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李振海:乐亭县振海野猪养殖总场董事长
关键语:卖猪难 上门收购
李总提到仔猪分养是目前特种野猪业共同面对的难题,很多养殖户、养殖场卖猪难是困扰大家的顽疾。他建议大家建立区域性质的协会或其他组织,发动大家一起搜集信息,寻找商机。会上,他介绍了自己独到的销售经验,并带头上门收购商品猪。在行情稍差的情况下,李总建议大企业对养殖户实施“关怀”,尽量帮助他们多卖猪,少赔本。
李总介绍了诸多的销售方法,比如在饭店设专人推销野猪肉、推广“野猪宴”以及野猪肉专卖店等。
李焕岐:沧州百福臻特种养殖总场经理
关键语:联动合作 销售 品质
李总认为品质和销售是特养企业生存的关键,只有解决了商品猪的销路问题,大家才能安心扩群养殖。他认为,特种野猪业要发展,需要攻克两大关:首当其冲就是“品质”。好品质才能打造一流产品,才能树立优秀品牌。其次就是商品猪销售及深加工。因此李总在会上倡议业内人士联动合作,组成一个特种野猪群体,通过合理的程序,制定出一个统一的价格标准和质量等级标准,然后联手做市场,这样可以保证品质的同时,促进销售。
王志敏:四川省巴中市源泰特种野猪繁殖场总经理
关键语:质量为本 公司+农户
王志敏建议养殖、加工企业要建立一支业务和技术素质过硬的质量管理队伍,自上而下,形成一套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要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改进和完善质量控制工作,从原材料购进、饲料配方到各加工流程进行全员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企业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外出学习取经,组织人员去优秀的同行厂家参观考察,或请有关专家来公司指导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进行新产品开发或者为公司解决技术难题,争取把最质的产品交给客户和消费者。
她的企业一直沿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对次此模式,王志敏有独到的理解。她提到,所谓基地或公司加农户,就是生产环节交给农户去做,而指导和销售环节由有实力的公司去处理,这样利用大公司的品牌效应增加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量,又利用了农户现成生产设备减少了生产成本,使养殖户专心养殖,减少了市场销售风险,得到了实惠。
徐力巍:哈尔滨龙江特种野猪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关键语:防重于治 对养殖户负责
在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方面,徐经理以自身经验告诉参会代表“防”应当重于“治”。他建议养殖户和企业应当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提前做好疾病防治,必须改变“治”重于“防”的思想。他的公司就是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和东北农业大学畜牧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先防后治,成功地解决了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等难题,使野猪家养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此外,徐经理较为关注养殖户的利益。东北地区有很多专门的野猪行业合作社,他提议大家可以借鉴东北地区的模式,成立合作社,在养殖技术、疾病防治上给予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养殖户养殖的大量商品猪销售。徐力巍说,养殖户利益无小事,大企业对养殖户负责,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尽量利用自身企业优势为广大养殖户摸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致富之路。
郑大荣:北京金盛荣达创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键语:加盟连锁模式
郑大荣以加盟连锁的模式从事鸵鸟行业多年,他详细阐述了加盟连锁模式的诸多优势。他指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连锁加盟被公认为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成功率最高的营销模式。加盟店的成功,除了总部的品牌统一宣传,统一配货外,其中关键的是复制成功的经验,拥有成熟可靠的盈利模式,并在总部的经营指导、员工培训下,使加盟商用最短的时间成为业内行家,大大降低了加盟商的投资风险。作为鸵鸟行业内第一家得到国家政策扶持的企业,郑大荣还就申请政府扶持资金的渠道、步骤以及申报标准做了详细讲解。
赵金柱:黑龙江省农垦金苑鸵鸟繁育推广中心经理
关键语:规范企业管理
针对《鸵鸟种鸟标准》的出台,赵经理认为是鸵鸟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标志着鸵鸟行业今后会有法可依,有标准可依。此标准的出台,不仅统一了种鸟标准,也是国家对鸵鸟“合法身份“的明确认可。今后,鸵鸟业内企业要严格按照标准,对鸵鸟种群进行严格的筛选与管理,建立种鸟登记、鉴定制度。他认为这对鸵鸟行业的长久发展十分有利。
产品深加工方面,赵经理提到,鸵鸟皮独特美丽,制成的皮具富贵大方,还有优美,典雅的鸵鸟蛋雕、酱鸵鸟肉、鸵鸟肉馅饺子等,品种十分丰富,企业可以在产品包装和增加产品种类上下功夫,进一步发展深加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特色产品,这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王自豪:广西科德鑫鸵鸟有限责任公司场长
关键语:企业文化 品牌
在经历了广西畜牧研究所鸵鸟养殖示范场改制之后,王场长对企业文化和品牌有很深的见地。他提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王场长提出了企业文化的七项内容: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制度。他认为具备了企业文化,就必须实施品牌战略。今后品牌化成为大势所趋,他建议大家要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品牌、附加值上下工夫,加大非价格竞争力优势,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培育自主名牌,发展自己的营销网络,转变增长方式,使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