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高温转群引发种兔绿脓杆菌性肺炎的诊治
一例高温转群引发种兔绿脓杆菌性肺炎的诊治
李富金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绿脓杆菌又称铜绿色假单胞菌,是一种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正常兔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伤口、针头感染较常见的一种细菌,能引起化脓性病变,感染后因脓汁和渗出液等病料呈绿色,故名。绿脓杆菌性肺炎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有严重基础病患兔,近几年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治疗较困难,病死率10-50%,被作为难治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症,早期诊断和有效抗生素治疗尤为重要。笔者近日接诊一病例,经试验室检测诊断为绿脓杆菌性肺炎,现报告一下:
一、发病情况
2013年8月20号,山东潍坊一养殖场500多种兔突然发病,有的病兔无症状突然死亡,有的突然不食,精神沉郁,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眼结膜红肿,鼻内流出少量半透明的黏液,粪便稀软,24小时左右即死亡。兔场怀疑兔瘟及巴士杆菌病,特送检病死兔到我公司检测。至送检时,发病种兔达100多只,死亡20多只。
二、临床症状
主诉,由于天气炎热,为了降低密度及降温,对部分种兔进行了转群操作,把500多种兔转至一空舍内,头1-2天还比较正常,第3天开始突然有发病死亡,病兔头向后仰,呼吸急促,快的2-3小时死亡,慢的1-2天死亡;病兔严重脱水,眼窝下陷,被毛粗糙无光泽;精神沉郁,昏睡,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体温升高,鼻腔及眼内流出分泌物,个别死前鼻腔有大量血样泡沫,拉褐色稀便。未转移兔群没有发病。
三、剖检病变
共剖检死亡兔2只,可见气管环严重出血(2/2),气管及支气管管腔内有大量血沫堵塞(2/2);一只肺脏呈深红色,严重淤血、出血,另一只胸肺黏连,有纤维素性渗出;胸腺出血(2/2);心肌变性,心包积液(2/2);肝脏淤血肿大、脂肪变性(2/2);肾脏淤血、肿大有出血斑(2/2);膀胱积尿(1/2);胃内大量浅绿色内容物,肠道无肉眼可观病变。
四、实验室检测
1、兔瘟快速检测
取病死兔气管、肺、肝、脾等组织加等量生理盐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与1%人“O”型血做凝集实验,结果不凝集。兔瘟病毒阴性(-)
2、兔血清抗体检测
取病死兔、发病兔、健康兔血清10各3份,做血凝抑制,结果显示:血清抗体(log2)均为9、10。
3、细菌分离及血清型鉴定
无菌勾取肺、肝、脾等组织,接种血清琼脂培养基及SS琼脂培养基,37度,过夜,分离到大量光滑,微隆起,边缘整齐的中等大菌落,培养基呈浅绿色。在SS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的光滑型菌落,培养基呈淡淡的蓝绿色。挑取菌落涂片,革兰染色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无芽孢,无荚膜。用已知阳性血清鉴定为血清G群。
4、药敏试验
分离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恩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高敏;对氟苯尼考、链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强力霉素、多粘菌素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头孢曲松低敏;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五、诊断
通过临床调查、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测,诊断为高温转群引发种兔绿脓杆菌性肺炎。
六、治疗
1、加强兔群卫生措施。用聚维酮碘、新洁尔灭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全群消毒,按商品说明配制消毒液,每天一次,直到没有新增病例,恢复至常规消毒。
2、全群投药。用左氧氟沙星(5-10mg/kg体重)全群饮水投药,饮水中同时添加葡萄糖、VC及电解速补抗应激。
3、对发病个体采用丁胺卡那霉素每只兔2万~3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或者用长效恩诺沙星,5mg/kg体重肌肉或者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1周后回访,通过以上措施,3天兔群疫病就控制了,没有新增病例出现,死亡共30多只。用药停止后,又用益生素调整胃肠道几天,现在生产恢复正常了。
七、小结
1、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正常兔皮肤、肠道和呼吸道,该菌为条件致病菌,正常兔很少发生感染,临床上多见于疫苗注射、打针、外伤等引起发生的局部脓肿,但免疫功能低下者、有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有反复抗生素治疗史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史的兔群可能成为易感兔群而造成发病。本病例发病原因可能就是热应激加上转群应激,造成部分种兔免疫功能降低,绿脓杆菌进入呼吸道而发病。
2、引起种兔呼吸道病的原因很多,如巴士杆菌、波氏杆菌、链球菌、克雷博氏菌及绿脓杆菌等,由于临床、剖检病变非常相似,因此,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测加以区别。
3、本病例发病急、死亡快、有神经症状,临床上与兔瘟也难于区别,通过实验室检测,没有分离到病毒,并且抗体检测也正常,因此排出了兔瘟的可能,并且本病例没有紧急接种疫苗,用敏感药物很快控制了疫情,也验证了不是兔瘟病。
4、绿脓杆菌虽然致病性不强,但非常容易产生耐药性,用药不合理则会耽误疫病治疗。本病例分离菌对常用的头孢类药物耐药明显,如果不进行实验室药敏试验,靠经验投药,可能疗效降低,甚至会误诊为用药无效,是病毒性(兔瘟)感染。
5、绿脓杆菌有可用疫苗,对于污染严重的兔场,建议注射绿脓杆菌多价灭活疫苗进行预防,一般每年注射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