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兔产业生产概况、2023 年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摘 要
       本文总结了2022年我国兔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分析了目前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23年兔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促进兔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技术建议。

1 2022 年兔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2022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反复、能源和粮食市场波动等因素冲击,但国内经济仍然表现出韧性十足、稳中向好的势头。兔产业发展也延续了上一年稳定增长的特点,并呈现更加强劲的态势。纵观 2022年,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上半年兔产业有所下滑,下半年则明显上升。当然,兔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不同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1 2022 年兔产业发展特点

  1.1.1 兔产业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兔产业指数(兔产业指数,以2011年1月为基期(100),此后各月指数若高于100则表示好于2011年初,低于100则相反。指数越高越好)在第 2 季度出现下滑,由 1 月份的 142.70 波动回调到了全年最低点——5 月份的139.36(图 1)。进入下半年后,兔产业实现快速增长,12 月份产业指数达到最高点 163.46。可以看出,本年度兔产业总体呈明显的上升态势。毛兔和獭兔在年初经历一定回调后也都迅速回升,并都在年末达到高点,产业指数分别达到 175.68 和 140.41。总体来看,兔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22 年延续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为历史最高水平。

图片

  1.1.2 兔肉产量进一步增加,兔业产值持续增长

图片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兔产业实现稳定发 展,兔肉生产进一步增加,预计全年兔肉产量将达到 51.8 万 t,比上年上涨 3.35%。此外,由于2022 年下半年以来,活兔和兔肉、兔皮等兔产品价格持续快速上升, 拉动了2022年兔业产值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年兔业产值达到 339.23 亿元(图 2),比上年增长10.25%。兔业在畜牧业产值中的占比自 2020 年以来小幅攀升, 2022年将进一步增加至0.90%左右。

  1.1.3 兔肉价格先降后升,兔皮价格持续下降,兔毛维持高位波动

  2022年度,兔肉价格先降后升,由年初的 32.17元/kg,降低到了3 月份的 30.58元/kg,随后提高至 8 月份的 36.09元/kg,并维持 36元/kg左右的价格直到年底。肉兔活兔价格的波动趋势与兔肉类似。总体来看,目前兔肉价格处在过去10年来的较高水平。獭兔活兔价格延续了2021年的上升趋势,2022年1月份獭兔活兔价格为 20.65元/kg,尽管年中 5月份有所回调至17.00元 /kg,但年底实现强势反弹增长至11月的 24.45 元/kg,这也是自 2014 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兔皮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特级獭兔皮从年初的 13.97 元/张降至10月份的4.84元/ 张。兔毛价格相对稳定,粗毛价格在高位波动,维持在 230元/kg 左右。剪毛统货价格则更加稳定,全年在130~140 元/kg, 波动较小。

  1.1.4 兔肉出口继续疲软,兔皮进口大幅减少、出口有所增加,兔毛出口有所减少,兔毛制品出口明显增加

  长期以来,我国兔肉和兔毛为净出口,兔皮为净进口。近年来,受国内消费市场不断兴起和国际环境动荡的影响,进出口都呈下降趋势(图 3)。

图片

  ① 兔肉贸易。2022 年前 11 个月我国兔肉(HS 编 码 02081020)出口 0.34 万 t,同比下降 7.79%,全年预计出口 0.38 万 t。实际上,2015 年以来我国兔肉出口呈显著下降趋势,2014 年出口 1.28 万 t,2015 年和2016 年分别下降至 0.81 万 t 和 0.64 万 t。2017 年略有回升,达到 0.70 万 t,但 2018—2021 年持续下降,达到 0.40 万 t。

  ② 兔皮贸易。我国兔皮贸易以进口整张兔皮(HS 编码 43018010)为主,同时出口少量未缝制整张兔皮 (HS 编码 43021920)。2021 年我国进口整张兔皮 1.78 万 t,基本与 2020 年持平,但 2022 年前 11 个月进口 1.10 万 t,同比下降 34.74%,全年预计进口 1.16 万 t,下降幅度较大。而 2022 年兔皮贸易中出口与进口趋势并不 一致。2021 年未缝制兔皮出口 49.57 t,而 2022 年前 11 个月出口上升至 48.06 t,较上年同期增加了 5.55%, 可以看出,2022 年全年未缝制兔皮出口预计会进一步增加。

  ③ 兔毛贸易。2021 年我国全年出口兔毛(HS 编码 51053910)146.61 t。2022 年前 11 个月出口 138.71 t, 同比下降 5.20%,预计全年出口 138.99 t。2021 年我国兔毛制品出口(HS 编码 61101920,包括织钩编套头 衫、开襟衫、外穿背心等)10.16 万件,2022 年前 11 月出口 11.56 万件,同比增加 20.63%,预计全年将出口 12.53 万件,实现较大幅度增加。

1.2 2022 年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 养殖成本持续上升,养殖户利润分配占比较低

  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影响,同时叠加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等冲击,兔养殖成本持续上升,主要是玉米等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增加。2022年,我国常规饲料原料短缺,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豆粕价格一度接近6 000 元 /t,玉米持续接近 3 000 元 /t。由于商品兔饲养受限较多、面临风险较大,同时话语权较少,导致其在整个产业链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占比相对较小。无论市场行情怎样变化,上游和下游各环节往往都挤压饲养环节,养殖户只能被动接受,即便行情好时所获利润占比也低于中间商等产业链其他主体。尽管 2022 年度肉兔活兔、兔肉等兔产品价格明显上涨,但是受到成本增加的影响,最终利润增加较为有限。

  1.2.2 兔肉出口持续下降,国内消费潜力挖掘不足

  受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和国际兔贸易格局变化的影响,德国、 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兔肉消费国家,主要从邻近的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进口兔肉,从中国进口的兔肉数量持续下降。因此,自2017年以来我国兔肉出口已连续 5年下降,2022年兔肉出口量不足2017年的一半。从国内消费来看,消费者对兔肉产品和兔产业的认识依然缺乏,对兔肉健康营养特点了解不足,导致兔产品在国内的消费水平不高。这一方面说明兔产业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兔产品的品牌建设亟需突破,品牌带动能力亟需强化;另一方面,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兔产品的营销能力不足,尤其是企业对于兔产品的营销活动较为缺乏,且营销手段较为单一,多以传统手段为主,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营销模式。

  1.2.3 加工研发不足,兔产品深加工不够

  当前我国兔肉产品多以简单屠宰后的生鲜和冷冻兔肉产品为主,肉兔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兔产品的深加工和研发相对不足。兔肉虽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是自然风味方面也存在缺憾。尽管一些企业不断探索兔肉产品的多种形式加工,发展了麻辣兔头、兔肉火锅等特色美食小吃,但总体加工的比例仍然较低,且深加工发展主要集中在川渝地区,其他地区加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兔皮和兔毛加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再加上需求量上涨较少,导致毛兔、獭兔养殖效益一直未见根本好转,毛兔、獭兔养殖户经营维持较为艰难,进而选择转向肉兔养殖甚至退出市场。事实上,兔毛、兔皮等兔产品具有很好的保暖功能,是优质的纺织原料,可以加工为衣 物、饰品、毛绒玩具和医疗辅助材料等,其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潜力尚待进一步发掘。

  1.2.4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兔场风险应对能力不足

  近年来,兔业经历了饲料减抗和禁抗(2019 年中以来)、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初以来)、二型兔瘟露头(2020 年中以来)和俄乌冲突导致的粮食能源危机(2022 年初)等多重冲击,许多兔场(特别是中小兔场)应对措施明显不足,因而在 2022年不少兔场甚至濒临倒闭,这些都 暴露了产业的脆弱性。2022年度兔业依然面临外部冲击和养殖成本上升的双重不利影响,如果没有强劲市场行情的拉动,家兔养殖场(户)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户, 将面临较大的增收风险。目前,政府对于保险和金融等方面的针对性政策不足,风险应对措施十分有限。

  1.2.5 良种培育力度有待提升,产业技术推广普及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自主培育的良种还远远不够,优良品种繁育体系建设尚不健全,掌握核心技术的育种场数量较少,供种能力不足,致使良种价格偏高。我国兔良种的推广普及程度也不高。主要原因既包括供给方面的因素,也包括需求方面的因素。从供给方面来看,优良种兔的引进成本投入大,繁育成本高,从而种兔的销售价格较高,多数中小型兔场相对难以接受;从需求方面来 看,一方面很多中小型兔场未能充分意识到种兔的重要 性,依然采用土办法换种,或就近购买一些地方性、区域种兔;另一方面,有些兔场意识到种兔的重要性,但较高的价格也抑制了其对种兔的需求。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兔产业的良种保障率约为 70%左右。

  1.2.6 无抗养殖替代措施缺乏,家兔疫病发生率偏高

  距离全面实施饲料禁抗、无抗养殖政策已经过去 2 年多, 统计数据表明,2022 年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合格率超过 98%,未出现抗生素滥用超标现象,饲料全面禁抗进一步保障了兔产品的质量安全。但是实行无抗养殖后,养殖户的替抗措施明显不足,这也导致家兔养殖特别是兔细菌病防控面临着更大挑战,加重了流行性消化道病、皮肤真菌病和呼吸道病等疾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导致仔幼兔死亡率较大程度增加,造成了较多死亡损失,对兔产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2.7 兔养殖智能化水平较低,养殖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人工成本及管理成本的不断增加,养殖企业都在积极地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养殖方向发展。“人管机器,机器养物”将越来越普遍,未来智能化必然成为行业的选择。但是由于智能化家兔养殖设备投入成本高,传统兔场设备环境改造难度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家兔养殖智能化水平。此外,引进完善的配套技术体系和先进的技术团队是增强兔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我国兔饲养人员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还偏低,甚至存在部分投资者在未掌握养兔技术的情况下,盲目投资肉兔规模化养殖,导致最终收益并不理想。

2 2023 年兔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1 肉兔产业持续上涨

  从兔肉行情来看,过去 5 年一直处于上升通道,即使近年来面临疫情等多重冲击,但兔肉价格依然维持上升态势。从肉兔产业指数(综合成 本和兔肉价格)来看,肉兔产业继续呈现上涨趋势。2022 年 12 月达到 163.46(图 4),比 2021 年 12 月提 高 16.66。

图片

  根据产业指数并结合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我国肉兔产业将继续呈上升趋势,整个兔产业发展也将持续上升。主要原因:①我国农食系统正面临向高效、营养转型,人们对于高质量饮食也有了更高追求,兔肉优质的优势将更加突出,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且随着疫情趋于稳定,餐饮业和旅游将进一步恢复,消费者对兔肉的消费将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②兔产业向好也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特别是进入加工环节,而兔肉加工的更快发展必然拉动兔业更好发展。另外,现有一些大型家兔养殖企业,也在布局全国兔肉营销体系, 将进一步成为推动兔肉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在脱贫攻坚的过渡期内,兔产业将继续得到政府(特别是原贫困地区政府)支持。兔产业将逐步从扶贫产业转型为低收入地区的增收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

2.2 獭兔产业仍在调整中,预计将有小幅回升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獭兔皮交易量和价格几乎停滞, 獭兔基本都以肉兔销售为主。在兔肉价格拉动下,獭兔活兔的价格则基本从 2020 年下半年以来一直上升,2022 年底达到 24.5 元 /kg 左右,支撑着獭兔产业在波动中调整。预计 2023 年随着兔肉价格的继续上涨,对獭兔的养殖也会继续产生拉动。在“兔肉”和“兔皮” 价格拉升下,预计 2023 年獭兔产业将继续呈现小幅回升。预计 2023 年獭兔活兔价格将维持 22 元 /kg 左右的 长期趋势。

2.3 毛兔产业稳定发展,增长动力进一步加强

  受国内需求增长缓慢、出口需求近乎停滞的影响,我国兔毛库存较多。影响毛兔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国内加工。近年来,随着兔毛加工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加强,兔毛需求呈现小幅上升。过去几年,各地政府也在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积极帮助龙头企业加大市场宣传推广、开拓兔毛产品市场,为毛兔产业的发展探出了一 定路子。从粗毛产品来看,即使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冲击,近 2 年来也一直呈上升态势,2022年继续维持较高价格水平;剪毛统货 2022 年价格则更加稳定,最大波动幅度未超过 20 元/kg。在多重动力加持下,预计 2023 年兔毛产业将进一步稳定发展。

3 2023年兔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和宏观经济逐步恢复,2023 年我国兔产业将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但也会面临一些不利因素。2022 年 12 月国家兔产业技 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对全国 400 多个养殖场(户)进 行了生产经营中技术经济需求的调研,基于调研结果和 2023 年度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采取多种手段节本增效,提高养殖端竞争力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影响,国际和国内市场玉米 和大豆等饲料原料价格呈现上涨趋势。尽管国内大豆等饲料产量有所提高,但随着养殖业逐步恢复,对玉米和大豆等饲料原料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预计未来饲料价格将会继续增加。因此,养殖场(户)要努力做好成本控制,严格减少不必要支出。对于中小规模农户,应充分利用当地饲草饲料资源,替代高成本的商品饲料,控制饲料成本。对于大中型养殖企业,鼓励企业自行生产 饲料,降低饲料成本,并适度推进机械化、智能化发展, 通过机械替代人工,降低人工成本。另外,要进一步发掘秸秆、藤蔓、颖壳、树叶类等非常规原料替代常规饲料的潜力,减缓玉米等常规饲料供应压力。

3.2 密切关注国际市场需求,加快开拓国内市场

  我国兔肉出口量已经连续多年下降,一方面源于新冠肺炎疫 情等持续冲击导致国际贸易不景气,另一方面原因是国外(特别是欧洲地区)对兔肉的需求多以鲜肉为主。因而, 随着全球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可以适当开拓国际兔肉市场。另外,2022 年度未缝制兔皮和兔毛制品的出口量呈一定程度增长,未来要继续推进兔皮和兔毛产品的出口。随着疫情趋于稳定和人们对高质量消费需求的增长,兔产品的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未来首先要努力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利用 2023 年“兔”生肖年的契机, 由政府、教学科研机构和协会等社会服务组织加强产业宣传和文化宣传;其次,推动主要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主动开展产品宣传;再次,要加强产品品牌建设, 充分考虑当地的特色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等,开发文旅产品;最后,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新兴平台,积极开拓营销模式,扩大兔产品市场。

3.3 进一步发展兔肉深加工,加强兔产品研发强度

  多年实践表明,制约兔产业发展的是需求端,兔肉的加工 是兔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国内肉兔产品大多以冷冻、熏烤、风味肉干等初级加工产品和中式制品为主,兔肉的深加工转化率十分低。深加工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肉兔生产的发展。消费者难以买到高性价比、方便烹调的兔肉半成品,或多样化的便于储藏的高质量产品,限制了兔肉消费的增长。因此,要加强企业与研发机构的合作,加强兔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创新升级,根据地区饮食和消费特点,结合预制菜热点,研发富有特色、 品质优良、质量安全的兔产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应对风险能力

  政府应全面研究兔产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特点, 通过“养殖业保险”等保险手段平抑风险,通过大灾救济和保险政策帮助养殖户应对重大冲击,通过扶持企业建立产业发展基金鼓励产业自我避险,通过地方政府担保帮助企业争取银行贷款等,特别是在市场疲软、销售不畅、企业资金回收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探索建立“畜牧业信贷担保公司”向广大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减缓大中型兔场(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带来的损失;进一 步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发展形成“公司 + 农户”的 生产组织形式,进而提升农户生产技术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另外,依托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和兔产业大数据平台,强化市场和产业监测预警,向养殖场(户)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3.5 抓住种业振兴机遇,加强兔产业育种技术

  技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欧洲兔业强国相比,我国兔产业发展的总体技术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在育种方面。国家高度重视现代种业的发展,2021 年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兔产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兔产业育种,完善家兔良种繁育体系。为此,一方面,扩大优良品种培育和持续选育,提高拥有自主产权的优良品种市场占有率,降低对发达国家技术依赖,将家兔产业的“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继续加强技术推广力度,提高良种的普及率。当前我国不同品种(系)、不同养殖场间肉兔饲料转化率差异较大,而饲料转化率不高也间接导致饲料成 本增加,因此需要加强良种肉兔品种(系)推广,从而 进一步提高肉兔饲料转化率。此外,全面梳理我国家兔种质资源,切实做好种质资源保护。

3.6 加强无抗替代技术研发应用,降低家兔疫病发生率

  养殖企业(户)应积极通过改变饲料配方、控制养殖环境、改变饲养模式和使用替抗预混料等综合方式进行疫病防控。首先,要加强中草药、复合益生菌、溶菌酶等抗生素替代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并同步推进替抗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其次,家兔对外界刺激高度敏感,现代化养殖加大了养殖密度,而兔舍养殖环境显然不同于自然环境,为保证家兔健康和生产性能,在饲料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缓解应激、降低炎症反应等技术和产品开发。最后,从源头抓起,加强兔病生物综合疾病防控技术的研究,研制安全高效的菌苗和免疫调控佐剂,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3.7 推进自动化智能化养殖,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在现 代规模养殖过程中,人力成本大幅增加,家兔养殖利润 进一步被压缩,因此要通过提升饲喂、粪污清理设备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管理成本;通过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方式,完成批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温湿度、光照、通风智能化调整,保证环境适宜和生物安全;通过屠宰加工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安全;通过综合运用现代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管理,减少劳动工人的用量和劳动强度,进而保证家兔养殖效益和从业者的积极性。另外,加强兔产业技术和产品研究以及推广开发和服务 的人才队伍建设,借助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和各地区技术推广机构,为养殖户和养殖场等兔养殖工作者提供针对性培训。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