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元氏:在家门口捧起“兔饭碗”

  暮春三月,河北省石家庄元氏县来厢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滕掀开兔舍门帘,暖意裹着窸窣的咀嚼声扑面而来——数万只伊拉兔在宽敞明亮兔舍里悠闲进食,饲养员正沿着投料机撒下“定制餐”。一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地。

  “蔬菜大棚每年40多万的化肥开支,像块大石头压在心里。”王玉滕回忆,一年多以前,他萌生了建肉兔养殖基地,用兔粪替代化肥的想法,恰逢元氏县正在组织“各级党员为民办实事承诺活动”,这个点子得到县里的大力支持。但是建养殖基地、购买设备、买种兔的钱从哪里来?

来厢村养殖的伊拉兔种兔。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超 摄

  转机出现在2024年初的村情恳谈会。恳谈会现场,养殖专家带来的数据让村民充满期待:“伊拉兔70多天就能出栏,肉料比特别好。”“兔肉不愁卖,四川、山东这些地方销量很高。”王玉滕带领党员率先入股,村民纷纷凑钱加入,办肉兔养殖基地需要的600万元很快凑齐,仅一个半月,16栋兔舍春笋般冒了出来。

  如今走进来厢村的兔舍,两侧水帘、风机送着清风,自动清粪带“唰唰”运转。技术员拎起5斤重的伊拉兔说:“这些‘小财神’吃的是玉米豆粕配方粮,住的是‘空调房’,每年能繁育十多次。”最让村民得意的要数用上了兔肥的蔬菜大棚——兔舍的兔粪发酵池里的有机肥料,替代了化肥,种出的黄瓜、西红柿香甜多汁,每年能省下40万的肥料钱。

来厢村正在建设中的肉兔养殖新基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康义涵 摄

  夜幕降临,村电商基地的直播间亮起补光灯。“家人们看这个元氏烤兔,是用自家养的肉兔做的!”主播小王举着刚拆封的真空包装,弹幕瞬间被“下单”刷屏。

  站在正在建设的新养殖基地前,王玉滕掏出手机算了笔账:种兔从3000只发展到6万只,目前每年的产值有4000多万元,等新建的基地投入使用后,总产值能有1.5亿元。更让他欣慰的是,来厢村和附近村的120多名村民,有的在兔舍当上养殖技术员,有的领了种兔在家育肥,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捧起了“兔饭碗”。

编辑:岳含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