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客田立余:以需求驱动肉鸭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7月15-16日举办的“和康源杯·第三届(2025)水禽产业五岳论坛暨山东肉鸭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益客集团董事长田立余先生分享了题为“需求驱动:肉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路径”的精彩演讲,为我们深入剖析了肉鸭产业的现状,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与建议。现将田立余董事长的精彩报告进行总结分享,内容如下:
一、肉鸭产业现状分析
(一)产业链维度
益客集团董事长田立余先生从肉鸭全产业链的多个维度展开分析。在育种方面,当前我国肉鸭育种以樱桃谷肉鸭血统为主,品种较为单一,导致在消费端,如板鸭、酱板鸭、烤鸭等产品与消费者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樱桃谷血统的肉质特性与传统消费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升,这为育种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饲料环节,肉鸭饲料产业规模庞大,但专业的肉鸭饲料企业稀缺,使得肉鸭饲料研发投入不足。养殖端片面追求低料肉比,忽视了肉鸭产品的整体品质,这对肉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动物营养潜力巨大,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配方虽然能够促进肉鸭快速生长,但在消费端却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肉质口感不佳等。
养殖端以农户为主,呈现小而散的格局,设施简陋,与肉鸡和猪的生产设施相比,鸭商品端的生产设施明显落后,直接影响了肉类品质。屠宰端同样面临设备设施落后的困境,导致劳动密集型压力增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屠宰环节的矛盾十分突出。
在深加工领域,熟食卤味市场虽然有周黑鸭、绝味等大型企业,但整体仍以小作坊为主。分割鸭作为白羽肉鸭的主产品,产量占比较大,但大规模的工业企业稀缺,调熟领域缺乏领军企业,这使得肉鸭在市场消费端的发展受到限制,产量多年来停滞不前。若想在现有规模上实现增长,深加工环节的变革至关重要。
(二)市场现状
从市场端来看,肉鸭产品以冻品形式为主,这种形式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冻品与鲜品在消费端的体验差异巨大,而肉鸭产业主要依赖流通渠道,导致肉品在交付端因冷冻环节降低了消费者的满意度,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副产品在市场端具有明显优势,但随着经济下行和多元产品的涌入,其增长受到挑战。主产品如腿肉、胸肉的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其价格在六大肉类中处于较低水平,价值与价格严重错位,需要加大市场投入以提升其价值。
(三)消费现状
肉鸭产业面临着其他产业的严重冲击,奶茶、甜点等新兴消费形式抢占了鸭产品特别是副产品休闲产品的市场份额。主产品开发有限,价值表现不足,但这也为整个市场和产业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思考与建议
尽管肉鸭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田立余先生认为,短期的过剩现象不足以阻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他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思考与建议。
(一)烤鸭市场
烤鸭在消费需求中占比超过30%,需要加大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目前,35亿只白羽肉鸭中约有 10 亿只以烤鸭形式进入市场,其中小白条的需求尤为突出。从价值曲线来看,白条的整体价格比分割鸭高,市场需求大且稳定,但大白条、分割鸭和小白条三类产品在价格上存在明显差异,大白条的吨综合销价最高,表明烤鸭消费具有深厚的市场基础。
烤鸭原料对皮脂率有明确要求,传统烤鸭讲究皮薄、脂肪含量高,烤制后皮酥脆。樱桃谷鸭在皮脂率方面与传统烤鸭品种存在差异,这为育种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动物营养在烤鸭工艺和肉质口感方面潜力巨大,当前饲料配方过于追求低成本,导致产品销售价格更低,违背了基本的经营逻辑。消费者会用脚投票,因此在动物营养层面需要加大研发力度。
在终端推广方面,烤鸭进入家庭消费的难度较大,一般餐厅也难以大规模采购设备进行烤制。圣农的脆皮炸鸡之所以能快速进入家庭消费,得益于空气炸锅这一设备的普及。肉鸭产业需要思考如何通过设备创新适应家庭消费,推动烤鸭产品的普及。
(二)主产品价值提升
在35 亿只鸭子中,约有 20 亿只进入分割工艺,但腿肉和胸肉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其价格在六大肉类中处于较低水平。鸭肉在健康、安全、营养和经济方面具有竞争力,但由于新加工产品开发和市场投入不足,导致其价值被低估。企业需要在产品规格改善、工艺创新、拓宽消费场景以及宠物零食场景渠道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主产品的市场价值。
(三)低值副产价值提升
宠物食品市场是当前消费产品端增长迅速的领域,年增长率可达20%。在动物源原料中,鸡产品和鸭产品的副产物价格较低,而牛、猪、羊的副产品价格较高。鸡产品副产品在宠物食品原料中贡献显著,但鸭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相对不足。目前,鸭皮、鸭油、鸭壳等占产量 30%的产品未得到充分开发,大多用于畜禽饲料,其价值开发空间巨大。
(四)火锅食材
火锅市场近年来在餐饮端增长迅速,且目前仍在持续增长。火锅企业将特色食材作为竞争的一部分,海底捞等企业在禽肉开发上投入较大,鸭肠、鸭血等产品受到市场欢迎。肉鸭产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开发适合火锅市场的食材,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升产品价值。传统火锅食材的创新需要企业进行深度探讨,益客集团已将火锅食材作为重要渠道,与重庆火锅协会、成都火锅协会建立了良好关系,积极推动肉鸭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五)社区型餐饮与休闲产品市场
社区型餐饮近年来悄然兴起,发展势头强劲。以武汉发起的黑鸭煲为例,其形式有望快速蔓延至全国各地。肉鸭产品应以丰富的品类矩阵形式加入细分赛道,借助新的业态拓展产品结构,丰富品类,满足消费者需求。
(六)海外需求市场开拓
近年来,从事出口的企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欧洲、日韩以及东南亚市场对肉鸭产品的需求潜力巨大。东南亚的消费习惯与我国相近,其肉鸭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需要对海外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论证评估,并设计出符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开拓海外市场。
田立余董事长的演讲为肉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深刻的见解。他强调,产业从业者应站在消费端,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推动肉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