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水禽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从鸭粪入手,让鸭子住上“小别墅”

  住得好,成活率才能高

  俗语有言,“高邮麻鸭甲天下,未识高邮人先食高邮鸭。”我国有三大“名鸭”,主要用来吃肉的北京鸭,主要负责下蛋的绍兴鸭,以及“两手抓”、肉蛋兼用的高邮鸭。地处里下河地区,背负江淮的高邮久负盛名。除了鸭肉,副产品高邮鸭蛋也抓住了很多食客的心。

  六月中旬,室外温度直逼40℃,位于高邮的江苏高邮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良种繁育中心,大部分鸭住进了只有29℃-30℃左右的鸭舍里,透着微凉的风,没有不讨喜的异味。

  过去,传统的规模化肉鸭养殖为网养,含水量高达90%的鸭粪便黏黏糊糊,较难处理,不仅导致了不利于肉鸭健康生长,也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环保压力大。在今天的高邮鸭鸭舍,一别“臭烘烘”的饲养环境,记者看到,貌似“小别墅”的“发酵床+高网床”特色养殖设施解决了这些难题。

鸭的“小别墅”

  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徐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应诗家是该项目的牵头人,谈及改造鸭的居住环境、让它们过上“白富美”的生活,应诗家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应诗家介绍,这样的养殖舍采用了自动喂料机、自动饮水和智能环控等设备,与传统网床养殖相比,肉鸭成活率提高约1个百分点,每只鸭用药成本降低0.1元,舍内氨气浓度下降40%。

“发酵床+高网床”特色养殖设施

  控光照、调作息

  吃上营养饲料的大鹅“更乐意产蛋了”

  北有东北铁锅炖大鹅,南有深井烧鹅,还有扬州盐水鹅、川渝卤鹅……不仅是鸭,满足老饕口腹之欲的水禽中,鹅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鹅是我国特色家禽,全年出栏肉鹅超过6亿只,占全世界鹅总产量的近95%。传统自然繁殖条件下,江苏地区种鹅一般于每年10—11月开产,次年5月进入休产期。虽然目前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反季节繁殖技术填补了夏秋季节产蛋空白,但自然季节“靠天收”“一年养鹅半年不产蛋”导致的种鹅生产效率低,仍是制约鹅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

  “以前江苏的种鹅产蛋少,而且夏季不产蛋,所以江苏鹅产业一直没法规模化发展。”江苏省农科院畜牧所家禽繁育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成员介绍说。而如今,通过创新研发全年高效生产光照调控技术、种鹅全舍饲养殖模式与环境控制技术,包括制定种鹅生产中最适的人工光照程序、各阶段营养饲料配方和免疫程序等,充分促进种鹅繁殖活动,提高种鹅产蛋性能和种蛋受精率。

  迈入鹅舍,记者注意到,畜牧风机、降温湿帘,各种科技设备正为鹅服务。“种鹅的生活环境变好了,自然也更乐意产蛋了,填补了以往5—10月产蛋期的空白,种鹅一年有了两个产蛋季。”创新团队成员介绍,目前单只种鹅年产蛋量由原来的40个增加至96个,养殖效率提高近1倍。

  另一方面,江苏省农科院畜牧所饲草加工与草畜结合创新团队研发了针对种鹅的鹅专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针对肉鹅的鹅功能性颗粒饲料,实现了鹅养殖的降本增效。吃了食用生物发酵饲料的鹅,不仅减少了生长后期会出现采食量下降的情况,还能改善鹅的肠道,缓解小鹅痛风等问题。

鹅舍

  出题→破题→解题

  产业研究院牵头,助力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江苏省农科院与地方政府和相关涉农企业发起成立了一批不同领域的产业研究院,已成为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柳牧业集团和江苏省农科院联手的“鹅产业研究院”就是这样的典型。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叶小梅介绍,如此发挥“领头雁”作用的产业研究院在畜牧所如今已发展至10家。依托产业研究院,畜牧所创新团队解决了创新与产业脱节问题,实现了有组织创新,构建全产业链全方位解决方案。

  “围绕产业全链条,我们有育种团队、繁殖团队、营养团队、环境控制团队、加工团队等几十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领航探路,避免产业和创新脱节。”叶小梅表示,未来还期待有更多团队加入,展示更多的创新技术和创新场景,进一步夯实江苏“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特色”的现代化水禽生产的科技基础,推动江苏的模式促进全国水禽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有删节)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