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食品安全是不治之症?
大河网讯 26日下午,第十一届国际柑橘大会在武汉开幕,600余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柑橘专家参加了会议。湖北农业厅果品办主任透露,自10月20日四川广元“蛆柑”事件发生后,湖北省蜜橘外销全面停滞,如果事态继续发展下去,全省橘农损失将达15亿。(10月27日《长江商报》)
柑橘滞销已经不仅仅局限四川、重庆地区,柑橘危机已经生成并弥漫全国。事件报道出来后,各地柑橘批发市场销量锐减。日前,香港又检出一款内地鸡蛋三聚氰胺超标,乳制品危机之后,鸡蛋危机可能又将生成。消费者对乳制品有阴影,对柑橘也有了阴影,对鸡蛋也有了阴影。
这些危机之后还会曝出什么危机,危机之下还有多少群体会成为受害者?不仅消费者消费信心受挫,每次危机发生,农民损失又有谁为此负责过。奶粉出了问题,奶农倒霉;柑橘出来问题,果农倒霉;鸡蛋出来问题,禽农倒霉。普通消费者和农民,如何应对防不胜防的危机?
这些年,食品危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多半是“出口转内销”,先是在外国被查出问题,然后国外媒体报道,之后外国相关部门又将情况向我们政府反映。于是,我们政府先是习惯性表示先调查,有时候甚至直接否认,实在证据确凿的只好承认,然后紧急整治。结果不久之后,危机再次袭来。毒米、毒油、毒豆腐、毒鸭蛋、毒鸡蛋、毒猪肉、毒柑橘、毒蔬菜、毒奶粉……轮番上阵。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不治之症?
奶粉危机时,国务院法制办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台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从大方向说,以法治方式治理乳业问题,肯定是没错的,但是这部条例却只管“一杯奶”。如此说来,柑橘危机、鸡蛋危机之后,是不是国务院又将迅速出台《柑橘质量安全管理条例》、《鸡蛋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广义来说,条例也算法律一部分。法律是一国之重器,为一人一事一物就随便立法,法治严肃性还有什么可言。立法之后,执行效果差,更是自然。如此下去,中国的法律数量真是要比银河系的星星还多,全中国人民都去仰望星空怕是都数不过来,更别说相关部门能去严格执行了。
悲观地讲,如果相关部门对水果、蔬菜、禽蛋肉类等食品,一样样地挨个检测,大概中国食品将全部检测出问题。我们不仅要追问一句,为什么?每逢危机,政府和相关部门就采取紧急行动,这除了彰显政府整治决心外,还能如何。危机之后相关部门又立即想到立法,法治观念也算有长足长进,但这么多的法规和条例,哪部法律严格执行过?而食品危机的背后其实是政府管理、行政体制的危机,病灶已经发现,如果病根不除,危机必将一项项地轮番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