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养殖的三大支柱
鸵鸟养殖和其它动物生产有共性,离不开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1、遗传育种:
遗传育种对动物生产贡献率40%。这是世界范围的研究结果。遗传育种对动物生产可以长期起作用。优秀的种鸟平均可以生产15只以上商品鸟,如果母鸟平均只能生产7-8只商品鸟,生产成本将高近一倍。种鸟可以连续多年繁殖,种的作用对生产持续起作用。
南非的鸵鸟养殖业已开发了一百多年,在科学研究方面,无论在广度和深度都明显走在世界前列。论文集有文章报道南非研究母鸟产蛋性状的遗传力,用先进的REML方法估计。母鸟产蛋平均每月5.99枚,母鸟平均产雏鸟每月2.93只,平均蛋重1415克,平均雏鸟出生重853克。还有文章报道利用血样提取遗传物质DNA,利用微卫星标记可以判断鸵鸟的亲子关系,他们利用的微卫星标记中有中国农业大学的汤波等2003年发表论文中发现的部分微卫星标记CAU14和CAU17。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估算群体的公鸟的受精率和母鸟的后代数。
我国鸵鸟育种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已经制定的种鸟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还不能完全执行,因为有些场生产记录不完善,系谱不清,种鸟淘汰率低等。没有完整的系谱档案,就无法进行选种和选配,防止近交,容易发生近交衰退。
国外有些国家已培育了鸵鸟的产肉系、产皮系、产蛋系,利用品系间杂交,产生杂种优势,提高商品鸟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2、营养和管理:
营养的改善和规范的管理可以迅速提高生产,显示其作用。如提高生长速度,提高成活率,提高繁殖率,增加产品质量和数量,降低成本。有些经济性状,如繁殖性状,遗传力很低,受环境影响极大,通常可以通过改善营养和种鸟管理得到提高。不同年龄鸟的营养需要不同,应该配制相应的饲料配方。在论文集中,有报道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的饲料配方对鸵鸟生长的对比试验。目前世界范围对鸵鸟的不同年龄营养需要的精确值没有权威的结果,好的饲料配方往往还是经验性的。
受精率、孵化率、育成率的提高与正确的饲养管理相关极大,如育雏阶段,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密度、营养,运动和防疫等规范管理决定健雏率。
今后需要逐步制定饲养标准,孵化规程等。
3、疫病防治:
传染病可能造成鸵鸟减产,甚至导致全军覆没。传染病的防治应放在第一位,例如新城疫,禽流感等。
禽流感是禽流性感冒的简称,被国际兽医局定为A类传染病。按病原体类型区分,禽流感可分三类,高致病性(HP),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最具传染力的种类是H5型和H7型,目前引起世人关注的是H5N1型。
2005年9月初以来,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相继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之后,保加利亚、土耳其、希腊等15国也发生,1.4亿只家禽被捕杀,经济损失超过120亿美元。我国的青海、广西、内蒙、安徽、湖南、辽宁等地也发生了禽流感,已捕杀了上千万只家禽,严重影响了家禽生产。
2004年冬,南非爆发了H5N2型禽流感,病死1500只鸵鸟,为防止扩散,宰杀了38个鸵鸟场的26000只鸟。政府禁止鸵鸟肉出口。鸵鸟业遭受巨大损失。最近已解禁,但是其它国家从南非进口鸵鸟肉还没有解禁。今年南非鸵鸟产品的国际贸易仍然会受限制。
目前各国积极研发禽流感H5N1型疫苗,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同型疫苗注射预防。尤其幼鸟更易感。南非爆发禽流感时5-14日龄的鸵鸟死亡率超过80%,8月龄以下20%,成鸟很少感染。
预防措施要点如下:加大免疫力度,防止病源传入。严控进口渠道,包括国内外购。监控候鸟迁徙路径,远离其它家畜家禽和宠物。对种鸟要特殊保护,种鸟群不要过于集中。粪便及时处理,死鸟及时确诊,无害化处理,彻底消毒。对饲养人员加强培训和健康监护。
今后,我们要力争得到国家政策上支持,加强养殖技术研究,建立各种标准,开展技术人员培训。抓住今年的机遇,加速鸵鸟产业化进程。加强国内企业间合作,优势互补,在产业链的各环节上,发挥专长,取得效益,加强国际间交流、学习和合作,力争互利双赢。(作者系:中国鸵鸟养殖协会技术推广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