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坏死性脓皮症(水貂海豹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近几年,国内水貂养殖场出现一种新型的水貂皮肤病,发病水貂爪子、头部皮肤表现出肿胀、出血、化脓、坏死等症状。该病在冬季及配种期高发,可在养殖场内传播扩散。该病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和1996年的加拿大被报道过,疾病最初的发生被证实与水貂饲喂海豹副产品有关,因此国内养殖场称之为“水貂海豹病”,国外学术界称之为毛皮动物流行性坏死性脓皮症,或者毛皮动物坏死性脓皮症。目前,加拿大、芬兰、丹麦都有该病的报道发生。水貂坏死性脓皮症的发生会导致毛皮动物皮张质量下降、死亡率增加、动保成本增加,也有报道称该病有可能会影响母貂的产仔数,因此养殖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发病特点及流行情况

  该病在不同的养殖场发病率不同,有的养殖场零星发病,有的养殖场发病率超过30%。水貂配种期为该病的发病高发期,公貂与母貂可通过配种接触而传播,公貂的发病率高于母貂。不同品种的水貂都可发生该病,其中咖啡貂较其他品种的发病率低。该病一旦发生,症状迅速发展,抗生素的治疗使用在发病早期有效。

  发病部位多发生在后肢,前肢和头部发病率低于后肢。发病水貂除了有爪子、头部脓皮症的症状外,还会出现精神沉郁、嗜睡、厌食的症状。严重的脓皮病表现为褐色渗出物、结痂和坏死。病死水貂脾肿大、下颌淋巴结肿大。

  2.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

  该病最初发生在饲喂海豹副产品的养殖场,海豹可发生由隐秘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溃烂。有学者从发病的水貂上也分离到了该细菌。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有效也支持了该病的细菌病原学。然而,现在海豹肉不再是该病感染传播的必然因素,因为病原体已经从海洋哺乳动物转移到陆地哺乳动物,并且病原体目前可在毛皮动物之间传播。因此,该病现在也发生在没有使用海豹肉的国家和养殖场。

  在实验室感染中,当将细菌接种于皮内、皮下或人工损伤的皮肤时,都可导致发病,但在经口感染的水貂中没有发病,这表明坏死性脓皮症的发生既需要细菌的存在,也需要皮肤外伤因素的存在。在健康水貂上也可检测到隐秘杆菌,说明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水貂的皮肤外伤:配种期抓貂时,爪部与笼子的频繁摩擦;阿留申检测采血剪指甲时剪得太深对指甲结构的创伤;较重的体重对脚垫的严重机械应力。

  3 .养殖场防控方案

  从毛皮动物上分离的隐秘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未发现其有耐药性,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的抗生素都敏感。但是临床上,发病严重者往往不易治愈,这是因为坏死导致炎症组织中的血液循环受阻,药物很难到达。因此该病的治疗应该是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该病的预防,应该从多个饲养管理环节着手。进行阿留申检测的养殖场,采血时指甲不宜剪的太深,剪完之后要做止血、抗菌处理。配种期间,注意抓貂技巧,减少爪子与笼子的摩擦。配种期间,养殖场可以连续投喂5-7天阿莫西林,防止感染或者组织感染扩散。另外,发病动物的后代也不宜留作种用。

编辑:岳含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